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2210班的陈新,这次的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志愿在于心 奉献在于行
2210班陈新演讲
2210班升旗
学生分班列队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一步一个脚印,走过革命的鲜血之路,走过建国的坎坷之路,如今正走在复兴的奋斗之路。这条路需要华夏儿女们携手并进,需要我们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发光发热。
志愿起于今,精神源于古。现代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欧美等国的社会福利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的志愿服务工作迅猛发展,1985年联合国确定将每年的12月5日作为国际志愿日。在我国,1987年诞生了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电话热线,1989年诞生了全国第一个正式登记的志愿服务社团。也许志愿一词属于舶来品,但是志愿服务精神,在我国古人的思想中早有体现。儒家思想中的“仁”,仁者爱人,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从自身出发,推及他人,直至社会。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本身就是志愿精神践行者。各国争霸,战争不断的情况下,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周游列国,只为恢复礼乐秩序;编纂《春秋》,整理文献典籍,给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上善若水”,佛家的“慈悲普渡、利他济”,都蕴含着提倡爱、宣扬善、倡导助人的人类文明主题。而将这些精神落到实处,则是义仓、义米、义舍。这些行为与今日的义工、义卖不无关系。追溯历史渊源,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作为少年的我们,应该在爱心的引领下学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一个集体,只有充满爱心才会温暖幸福;一个社会,只有充满爱心,才会和谐安定;一个国家,只有充满爱心,才会繁荣富强;而一个民族,只有充满爱心,才会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各位,我们身在校园,虽然还未走上社会,但我们可以发扬志愿者精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我们可看到校园的地上有垃圾可以随手捡起来,遇到同学老师在搬东西可以顺手扶一下,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时不吵闹不添乱,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让我们每一人都行动起来,多清扫一片落叶,多捡拾一张废纸,多劝阻一点不文明的言行,多帮助一位同学。
同学们,志愿在于心,奉献在于行,志愿者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让我们一起投身到青年志愿者的行列,出一份力、发一份光,释放一份热,把我们的校园建设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