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前,有一群年轻人,为扶大厦之将倾,救民族于水火,吼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响亮口号。这年轻的声音传遍中国、响彻世界,就此开启了现代中国的青春记忆。
近百年间,五四精神从未泯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青春的力量汹涌澎湃。枪林弹雨中跃动着青春的身影,建设工地上流淌着青春的汗水,创业大潮里涌动着青春的创造,发展征途上闪烁着青春的智慧……正是这种精神和力量的最好写照。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正掀起新一轮改革大潮的中国,仍需要激浊扬清的青春力量,需要不计得失的赤子情怀,需要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
来自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回答,没有让人失望。
青春是激浊扬清的中国力量
1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人民日报社国际部西亚非洲编辑室副主编焦翔。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炎良 摄
“我有一个梦想,探访古埃及金字塔,寻找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爬上摩西山,俯瞰中东大地。为此,我学了阿拉伯语,当了一名记者。然而,当2011年我终于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却发现,我来晚了。”
说这话的,是人民日报社国际部西亚非洲编辑室副主编焦翔。说这话时,焦翔语速和缓平静,还时不时爽朗大笑,让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他和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战地记者联系起来。可正是这样一个清秀文弱的80后青年,是埃及穆巴拉克政权被推翻、利比亚大撤侨行动、利比亚卡扎菲政权被推翻以及叙利亚冲突、化学武器危机等国际热点事件的亲历者和记录者。
他在的黎波利采访时,正值北约密集轰炸期。为了躲避空袭,卡扎菲把国家电台等敏感机构都安置在外国记者下榻的酒店楼下。焦翔回忆,爆炸把黑夜变成白昼,玻璃被震得四处碎裂。每当惊醒,他都要使劲掐一下自己的脸——真疼,居然还活着!
焦翔还记得,在叙利亚霍姆斯前线,十字路口埋伏着反对派的狙击手。当时,他准备冲过这个路口,两个士兵拦住了他。“他们说,你跑在我们俩中间吧,即便枪打过来,我们挡着,你也不会有事的。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但这两个士兵却把生的机会让给了我。”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依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也正是这种光芒,指引着、鼓励着焦翔不顾安危、拼尽全力发回客观详实的报道。
那段时间,被匪徒打劫,被交战围困,被特务要挟,被枪炮声惊醒,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已经成为焦翔工作的常态。但他采访的脚步却始终没有停止。坚守战地1200天,他不止一次深入险境,耳朵因为炮火震伤损失了四成听力,但坚持不下火线。就在各种命悬一线的险境中,他写就了100万字文稿,拍摄图片6万多张,以一个80后记者的视角,记录下中东的风云变幻。
在叙利亚采访时,焦翔遇到过一个名叫莱拉的女孩,当时她只有15岁,她不断哀求焦翔带她去中国。焦翔深切地感受到,战争无情,唯有在一个强大的祖国里,人才能有尊严地活下去。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强大繁盛的祖国,我们可以尽享和平年代的美好,没有后顾之忧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我想通过自己的笔,传递出我们青年人自己的温度和态度。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甚至全世界的民众能看到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人性关怀和责任担当。”焦翔的话掷地有声。
国际战场上飘扬的青春,分明带着五星红旗的暖暖温度。我们的青年人,在世界舞台上,已经吹响了最亮的号角。激扬的青春,最有力量!
青春是不计得失的赤子情怀
1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苏省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级海工研发中心总体设计室主任管庆泉。中国青年网记者 隗功臣 摄
回忆起2013年荣获团中央举办的“最美青工”荣誉称号时,江苏省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级海工研发中心总体设计室主任管庆泉只淡淡一笑,“荣誉面前保持平常心最重要。荣誉只属于过去,最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对于此次荣获五四青年奖章,也是一样。”
管庆泉告诉记者,小的时候,他就是在长江边上长大的。每当听到号声,就感觉自己对船有一颗热切向往的心。幸运的是,他长大后,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终日与船相伴的人。
2002年,获得硕士学位的管庆泉以优异的成绩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先在上海某船舶设计院工作三年,后又进入新加坡某知名船厂从事船舶和海工专业技术设计工作。2007年年初,随着“希望一号”等重大海工项目建造合同的正式签订,中远船务开始了进军海工装备建造市场的新征程。同年5月,而立之年的管庆泉被聘请回国,加入中远船务海工技术团队,并被委以重任——担任“希望一号”项目的技术副经理。
项目成功建造的基础,是复杂而繁重的技术设计。“世界首制”,意味着没有可借鉴先例,也没有经验可循。“传统的船舶行业,在2003年以后基本走下坡路了。但是对于我们搞技术的人来说,接触世界上更高级更复杂更有挑战的领域,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舞台。”管庆泉怀着满腔的工作热情,直面这一人生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近九百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2009年年底,管庆泉参与设计的“希望一号”成功交付。同时,他同时被任命为第二座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平台“希望二号”的技术经理。2012年年初,“希望二号”成功交付,接下来又是“希望三号”和“希望四号”……
“人生只有不断攀登新的高度,才能到达新的平台。登高望远,你才能看到人生路上的好风景!”管庆泉的梦想是,为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做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
科研工作需要耐得住冷板凳,更需要舍己忘私的赤子情怀,当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当把自己的小梦想熔铸进中国梦的大熔炉,就一定不会被祖国和人民遗忘!
青春是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
1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福建省尤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海娟(右一)在食堂协调工作。尤溪县特殊教育学校供图
自从1996年服从组织安排,到县特殊教育学校任课,如今已是福建省尤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海娟结缘特教的第20个年头。回忆一路上经历的风风雨雨,张海娟充满感慨,“青春无悔”就是她这20年韶华的最好注脚。
张海娟回忆,尤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之时,她与其他三位老师一同被分配到这里,承担起学校的所有教学工作。学校最初,只有四名老师、一间教室和十一个“折翼的天使”。教室里除了几套破旧的课桌椅,什么教学设备都没有。
19年过去了,尤溪特教学校已由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教室发展成了拥有76名学生的4000多平方米崭新校园。康复室、心理咨询室、游戏活动室……各种设施日臻完善,教师职工队伍从4人扩充到了32人。
“虽然不能当一个桃李满天下的老师,但是当孩子们逐渐有了自理能力,能利用学校教授的手工课为自己挣零花钱,能用简单的工作养活自己,我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张海娟脸上满是骄傲和自豪:“我的选择就有价值,我的青春就有价值!”
习近平曾向广大青年发出深情号召: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这串放飞梦想的长长名单上,我们需要记取的名字还有太多:放弃城市舒适生活甘做农村媳妇的好军嫂丁赟、回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并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邢翠翠、潜心从事重要动物类群的起源和演变机制的分子基础研究的于黎、带领乡亲种水果玉米致富的“博士农民”马瑞强、双手雕琢青春梦想并帮助更多残疾青年就业的阿腾都西、解救遇险受困群众近千人的“灭火勇士”桑武、青藏铁路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探伤工长周啟龙、“先做真农民,再做好村官”的大学生村官吴书香……
“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中国青年正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从来没有哪一个百年,像这一个百年般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变。未来中国变化的方向、力量与速度,取决于中国青年每天作出的每个选择。
90多年前,数万青年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旋律,唱出时代强音;90多年后,一代代的青年将他们的青春挚诚献给岁月,献予祖国,写就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