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实践

2014
03/21
00:00
作者:李冰冰

 

内容提要:在“大语文”教学观日益深入人心的新课程背景下,为拓展新的教学空间,开辟新的教学阵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我校语文组尝试开设阅读课程应该是一次比较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的改革实践。我们本着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阅读课的导向作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结果已显示出这种教学行为的潜在优势。在教师的悉心组织引导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明显提高,学生视野进一步扩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得以充分发挥,对学习产生了促进作用,语文成绩大为改观。

关键词: 新课改   阅读课程   优势   原则   教师主导   问题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语文”教学观日益为大家所接受,拓展新的教学空间,开辟新的教学阵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给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天地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摒弃旧的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开放的态势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由于受到家长、学校、升学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他们阅读中外名著的机会越来越少。我校曾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2%的人表达了想读名著的愿望,近95%的同学非常希望开设阅读课程。而对开设阅读课程不大感兴趣的同学的理由或是由于自己的阅读速度太慢,有限的时间内读不了多少内容而心烦不已,或认为阅读课时间太短,收获不大,或认为效率不高浪费时间等,这些想法都与学生对阅读课的认识存在偏差有关,只要教师适当引导便能解决。为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我们语文组决定在新高一尝试开设阅读课程。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而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的语文教学途径。

        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一个民族文化发展水平和一个时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状况以及当时人们审美价值趋向的生动反映。而语文教学实践既是传授语文知识的途径,又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阵地。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办学条件开设语文阅读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乃至文化修养,引导启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

        开设阅读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次尝试,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结果已显示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潜在优势。

      (一)开设阅读课程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重在引导,要善于为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和体验设置情景,创造氛围,提供方法指导。为此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设想做一些细致的工作,如了解学生情况,制定阅读计划,确定目标和要求,指导成立阅读小组,推荐和挑选书籍,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搞好引导督促和检查工作,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等,也可以依照教学需要灵活地组织诸如讨论、座谈、心得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加强信息沟通。

       (二)开设阅读课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阅读课突出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阅读课上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支配学习时间进行主动地学习,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可以自由抒写自己的个体情感和个性化独特感受,从而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乃至创造性得到充分体现,对引导和促进学生自我成才自主成功并持续不断发展甚至终身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学生作为审美活动的主体以自己个性化的思维去深入地思考,凭借自己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情趣对作品进行品味和体验,感悟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使自己的审美情感得到强化。学生抒发的情感是个性化的情感,体现了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三)开设阅读课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学生们认为阅读课“可以摆脱枯燥的课本”,可以“给枯燥的课堂带来生机”,“给脑子一个放松的时间”,“轻松长知识”,“能提供较好的环境来体验和学习文学”“与自己爱看的书亲密接触”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察觉学生对阅读课的认同与喜爱。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对原来语文教学的感受和态度,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认知尽管有些偏激,但它势必会导致学生在情感上对语文学习持厌烦甚至排斥的态度,因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都会影响行为的意向,从而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而阅读课的开设为学生特别是那些喜爱文学的学生打开一扇了解外面精彩世界的窗户。阅读课学习内容灵活多样,而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自己手中,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或读或思,或问或写。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每到假期学生都争相借阅学校图书。学生取其所需,记其所读,书其所思,发其所感,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开设阅读课程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能力

        阅读课上可供学生选择的书刊非常多,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刊来读,既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同学们普遍认为阅读课形式灵活,“可以看到更多的书,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可以“陶冶情操,丰富自身内涵”“有助于对文学的理解和更深入地了解生活”等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深入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现象、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之中,对世事风俗人情百态等进行细致的感受和品味,在揭开作家内心情感世界的同时也领会了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自己的灵魂经受一次次熏陶和洗礼,内心情感得以再度升华。人们常说见多才会识广,厚积薄发。而对生活和生命价值的感悟又会使学生心中迸发出阵阵真情的火花,文章缘情而发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方可以情动人。而座谈、讨论、心得交流等会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应有的锻炼。阅读课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阅读课是一种新颖的颇具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确定具体目标

1、起步阶段:

        一年级为起步阶段,是阅读习惯的形成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求知,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因而不能急于求成,前一时期可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时间紧张的实际,引导学生适当阅读一些篇幅短小、知识性强、哲理性较强的作品,如一些美文、优秀短篇小说、校园生活书刊等,像《小小说选刊》《读者》《海外文摘》《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一类为较佳选择;后期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推荐长篇。一般优秀长篇小说可指导学生放在时间较充裕的寒假、暑假阅读。

2、扩展阶段:

       二年级为扩展阶段。主要任务是扩大阅读范围,进一步加强阅读和语言训练,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注重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励志求成。书刊选择除散文、短篇小说外主要是古典文言作品、长篇小说、戏剧、诗歌、哲学、名人传记、文艺期刊等,特别要注意把学生注意力引向外国作家群。

   3、总结阶段:

       三年级为总结和能力迁移阶段。高三由于复习任务较重,继续适当阅读一些名著和文艺期刊,加强写作和现代文阅读,进一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能对一般的文章的思想内容、谋篇布局、表现技巧等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并做出初步评价。引导学生将能力迁移延伸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

二、遵循有序性原则,克服随意性,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

⒈搞好阅读课教学的总体规划。

        学校结合语文教研组的要求,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阅览室的场地进行了重新调整、装修,配备相应数量的图书杂志和教学设备。为避免出现争时间争教室的无序状态,教务处对阅读课程时间进行细致周到的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课操作规则。

⒉任课教师认真筹划。

        每一节阅读课教师都要放在整个学期教学计划中通盘考虑,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来合理安排,并认真撰写教案。正式开始上阅读课前教师要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个负责人,上课时小组负责人带领小组成员按秩序在指定位置就座,下课后负责将书刊收齐上交图书管理员,并将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上课前教师要对学生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掌握学生的阅读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安排提前一周与图书管理员联系,提供书目.上课时任课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教学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

⒊图书管理员与教师紧密协作。

        图书管理员根据教师申请上阅读课的情况安排下周各个班级上课的具体教室,依照教师提供的相关书目信息准备好上课使用的书刊,阅读课结束后由指定同学协助管理员负责图书的点收工作,并将图书及时放回原处。图书馆中午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放,作为阅读课的合理延伸。

三、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开设阅读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扩大学生视野,从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中接受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教师在保证向学生推荐健康文化产品的同时还要照顾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个性差异。平时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书刊依次有散文、小说、校园生活或像《读者》一类的刊物,其次是科普、名人传记,历史、体育、军事和影视类作品,其中篇幅较短、知识性和哲理性较强、抒情色彩较浓的作品和古典名著尤其受学生欢迎,而被学校明令禁止的武侠类竟出人意料地排在书目前列,诗歌无论古代的还是现当代的无一入围,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学生最崇拜的作家依次为鲁迅、曹雪芹、金庸、奥斯特洛夫斯基、莎士比亚、朱自清、林清玄、史铁生、老舍和苏轼,其次有巴金、勃朗特、罗贯中、刘墉、路遥、冰心、余秋雨、韩寒、舒婷、巴尔扎克、莫里哀、马克﹒吐温等;给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三国演义》《红楼梦》《简爱》《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飘》《平凡的世界》《阿Q正传》,其次是《我与地坛》《论语》《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围城》《复活》《老人与海》《子夜》《茶花女》《水浒传》《静静的顿河》《傲慢与偏见》。受学生接触面较窄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著名作家和作品仍徘徊在学生视野之外。因此,教师加强引导师生之间加强信息交流十分必要,操作时可将教师推荐与学生自主选择有机结合起来。

四、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阅读课的导向作用

        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从没有接触过名著,即使接触过,数量也很少,和人类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产品甚至与大纲规定的阅读量相比极为有限,且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态势,学生选中国作品的机率远高于外国作品,选现代作品的机率要高于古代和当代作品;有一部分学生从没有与同学交流过所看名著内容和心得体会;还有一部分学生对阅读课的作用存在模糊认识。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1)及时纠正学生对阅读课认识存在的偏差,帮助学生认清它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明白阅读课只是接触优秀文化产品的一种途径,不能只关注课堂,关键是能自觉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坚持不懈,循序渐进,积腋成裘;

2)保护学生可贵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行动,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和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产品;

3)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名著(篇)内容和心得体会,提高效率;

4)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图书馆开放时间积极借阅图书;

5)灵活采用问卷、单独谈话、集体座谈等多种调查形式,随时把握学生阅读情况;

6)注重读写结合,要求学生每期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每周写出一定量的读书笔记;

7)重视信息反馈,及时解决问题;

8)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等方面的指导。

        面对改革,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种力求创新的思想。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开设阅读课程是一次比较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的改革行动。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增强,成绩显著提高。但阅读课程仍有许多深层次的学问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不过我坚信既然阅读课深受学生欢迎,其发展前景必将十分广阔。

 

 

 

 

 

 

作者:李冰冰  650

版权所有©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金龙路188号  邮编:451464
电话:党政办公室 (0371)-61130909  招生就业处 (0371)-61130911  实训处 (0371)-61130921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
豫ICP备200226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