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节奏中领悟教育的真谛

2014
09/16
00:00
作者:张继波

在这个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大街上人来人往,衣着光鲜,各种车辆川流不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场的商品泪琳琅满目。然而,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更加快捷、高效、舒适的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开始极不情愿地“享受”现代文明的副产品:车辆拥堵、空气污染、河流污染,我们的生活没有了昔日的宁静,我们的头上没有了蓝天白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开始变得淡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等等。我们在一味地追求速度,到头来我们却发现,自己连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喝一口没有被污染的水,吃一口没有被污染的蔬菜,甚至连对亲朋的思念都成了奢侈的愿望,我们在过快的发展中迷失了自己。痛定思痛,我们或许该认识到,一味地追求快速发展或许并非最正确的。

古人曾说过:“玉不磨,不成器。”玉乃天成,往往生在山中人未识,只有经过玉匠的精心打磨,方才熠熠生辉成为稀世宝物。这生辉的过程就从慢中来,慢中见璞玉。

伊朗有一句谚语也这样讲: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跑两个驿亭;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兼程。

其实教育也是这样,一味的追求快反而会适得其反,教育是慢的艺术。在这个一切讲求速度的时代,教育却不能一味追求速度,因为这是不遵循教育规律的轻率之举。教育急不得,因为教育有着其自身的规律,时下一些学校动辄就大谈跨越式发展,事实上,学校跨越式发展折射的是作为教育者的一种浮躁甚至狂热,一种对教育的亵渎和误解。欲速则不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树木尚不能拔苗助长,树人更是来不得半点急躁与冒失。

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疾风暴雨式的教育只会将那些稚嫩的花朵摧毁,急功近利式的教育只会将孩子纯洁的心灵污染,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往往需要经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几天之内甚至几年将一颗树苗培养成参天大树;我们不要指望鲜花一个早上突然盛开,那是经过风雨的洗礼才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我们当然更不能指望我们的孩子几天之内就成为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和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可以是快节奏的、大容量的、流水线的、批量出产的,而农业则是有季节的、有时令的、有成长规律的,是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的,是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等待的,它是一个慢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慢”,并非不进取、不作为,而是指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办教育。

可是,现在却有很多无形的手在推着我们快,有很多无形的嘴在催着我们快,让我们不得不干着拔苗助长的荒唐事!教育的急功近利使家长所产生一种深深的焦虑感,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应试教育是一种竞争的教育,教育其实不是竞争,教育是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不是焦虑地看着孩子,唯恐孩子落在别的孩子后面。我们用时间和汗水一年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的升学率,一学期增长了多少分平均分,成绩提高好快,然后各级领导表彰,我们也自以为得计,禁不住为自己的丰功伟绩而沾沾自喜!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在以牺牲孩子的健康,泯灭孩子灵性的基础上才获得的,我们的老师也包括家长或许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亲自将自己孩子的快乐、健康、灵性剥夺而仅仅换取的是孩子分数的增长,我们甚至闹不清楚到底是在爱孩子还是在害孩子!

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孩子,你慢慢来”,这是一种对生命个体的尊重,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有理由静下心来,慢慢地陪着孩子们走,一路慢慢地领着他们欣赏和享受,耐心地等待着孩子们的长大,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和爱,这也才是真正的教育。面对幼稚的生命,我们不应拔苗助长,不应催促,我们只有等待,这是人伦,更是常识。

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年,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8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8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余光中先生固然可以坐在风驰电掣的列车上一夜穿透美国西部大平原,吟咏出脍炙人口的散文《咦呵西部》,而沈从文先生同样也可以在从北京返回凤凰古城的轻舟上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慢慢地荡漾出一本散发着湘西淳朴风情的《湘行散记》,或许,后者所写出的作品才更值得品味,更值得咀嚼。

教育的本质就是树人,慢是一种对教育的真谛的理解,是一份执着与从容,是一种回归教育最本质的淡定,慢是一份耐心,唯有慢下来,我们才能够听到花开的声音,慢下来,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自信。愿我们的教育放慢步伐,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张继波  640

版权所有©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金龙路188号  邮编:451464
电话:党政办公室 (0371)-61130909  招生就业处 (0371)-61130911  实训处 (0371)-61130921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
豫ICP备200226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