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14
05/16
00:00

 

一、问题提出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但是,中职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自信心缺乏,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不起挫折……经过调查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中职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异常心理,如抑郁、情绪波动、自卑、孤独、焦虑、嫉妒、逆反、厌学等,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2009年教育部、中宣部等部委联合下文,《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提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中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的特殊性,运用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作为中职德育工作最前沿的工作者,班主任担任着重要的引导和教育角色。但是,时代的发展同样也给班主任带来新的课题,如果继续沿用原有生硬、刻板的思想教育模式,学生将不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班主任老师,隔膜因此产生,正确的观念也将无法深入学生内心。而心理辅导,正是运用一些技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从而达到帮助其思考、导致其改变的目的。鉴于此,把心理辅导中的一些技术运用到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有利于沟通,有利于指导学生改变观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二、班主任在理解心理辅导的概念和对象

1、心理辅导的概念

心理辅导是现代学校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体成长的一种教育服务。心理辅导是由心理辅导教师与受导学生进行特定交往的过程。心理班主任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和掌握辅导工作所需的人际交往和其他心理学原理与技术,因而在交往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是这一过程的主体,班主任所进行任何指导和帮助,都必须有受导者的主动参与才能收到效果。

学校心理辅导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的学生人群和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人群。健康人群会面对许多学习、交往、情感、择业、社会适应等方面难以适应的情况,产生一些烦恼、困惑时,他们会期待做出理想的选择,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发挥和寻求良好生活质量。另一类则是在学习、生活中遭受了重大挫折,或者在不良环境下长期心情压抑,产生的心理问题冲突难以自行排解,那么心理问题就出现了,甚至于产生深层次心理障碍或发生人格扭曲。这些学生渴望通过心理辅导后脱离困境,恢复正常的心态和生活。心理班主任可以通过比较合理的辅导,较为系统地进行分析和疏导,以缓解求助学生的情绪困扰和内心冲突。

2、心理辅导对象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一般都处于十六、七岁至二十岁的年龄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多变,情感不稳定

他们常常凭个人意志判断对所喜爱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热忱,对反感的事情深恶痛绝,自控能力较差,稍遇刺激、极易爆发、出现偏激行为。

(2)意志品质培养的自觉性不均衡

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能较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并围绕专业目标发展自我意识,行动之前能理智地思考,他们大多具有恒心和毅力,逐步形成较好的意志品质,但也有部分学生不成熟,在不利环境中好激动、不冷静、缺乏自制、易受他人或外界的干扰。

3)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4)学习动机复杂多样,学习能力与学习自觉性参差不齐

5)憧憬个性发展,但基础能力的储存不够

6)乐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但识别能力较差

7)人生价值观逐步确立,但可塑性很大

8)有基本的伦理道理观念、但尚不成熟。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没有高考的压力,学习的负担相对较轻,三年时间内有大约半年的时间在外实习,与校外人员接触的机会和时间相对要多,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以上几方面在我们的中职生中具有普遍性,中职学校班主任要想经营好班级就要在普遍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懂点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

三、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的原则

心理辅导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与来访者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在心理辅导中,辅导关系的建立是关键,各个阶段对此都不能掉以轻心。班主任工作要有效开展,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前提。那么如何建立这种师生关系呢?如何实施有效地教育呢?其原则有三。

1、尊重原则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作为一个人的所有基本权利。要尊重学生,首先要热情地关心学生,在他们成长受阻,情绪低落的时候尤其应当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怀。使学生不致因无助而绝望。第二,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行为,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遇到困难。第三,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即使有学生的选择是错误的,也允许他们在接受了教训之后进行重新选择。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提出建议和要求,但最后的决定应当由学生自己做出。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心悦诚服地去做出合理的选择,并由此锻炼他们的决策能力,而且可以避免教师专制包办带来的种种弊端。

2、理解原则

班主任老师要能理解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不但善于对学生的生活,学生情况作理性的分析,对学生内心的痛苦与困惑,能作感同身受的理解。老师同感理解学生,不是认可、欣赏他们的问题表现,而是有了同感的基础后,我们的教育才能将心比心,而不是居高临下,对学生同感的理解,学生才会打开心灵的窗户,与老师作坦诚的交流。要做到理解学生,首先应当比较全面得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包括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以及目前的状况和个性特点,深层次意义的理解,是老师能不用自己的价值标准直接去评判学生的问题行为,而是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来“经历”学生的生活遭遇,并理解他们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再来看待现在发生的问题,我们就会更准确地把握问题产生的原因。

3、真诚的原则

真诚与学生坦诚相处。教育是一种真、善、美的传递,对学生人格形成有重大影响,教师要做一个“真的人”,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不掩饰自己的过失与弱点。诚恳地与学生做心的交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与自己的缺点、错误,教师要敢于承认,这种勇敢者的真诚是教师充分自信的体现,也不会因此而降低自己的威信,如果教师是真实、诚恳、可靠、守信;学生就乐于跟你说心理话,就会更加尊敬你。   

四、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的理念

普通班主任不可能像专业的心理班主任那样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因为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性较强,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作为班主任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理念。

1、班主任的自我完善是开展班级心理辅导的前提

首先,班主任要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知识、较渊博的学科知识及科学的现代意识。学生佩服一个班主任就是从一堂课、一次交谈开始的。其次,班主任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其对人生意义、教育理想、自我超越等的关注必然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人格心理,一个缺乏人文理想的教师是不可能使学生具有完善的精神世界的,只有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注入班主任的素质,才可能使现代教育培养出现代人。再者,班主任应建立良好的心理结构。能否热情、投入、耐心、稳妥地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而心理问题的解决,不取决于社会、学校与家长对班主任利益层面的物质驱动程度,也不能仅凭班主任知识层面的更新,而在于班主任能否建立深层的、良好的心理结构。建立良好的心理结构,包括教师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摆脱狭隘功利主义;提高教师对教育理想和价值的认识,实现人格完善。只有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良好心理结构的班主任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

2、班主任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者,班主任首先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从学生的心理水平出发,因人而异地开展教育、教学、管理,使各种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其次,结合教育、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性格品质的培育、心理素质的优化、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首先必须优化自己的言语举止,避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劣性刺激;其次要努力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者。教师能否胜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者和心理健康的角色的关键,在于其能否获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所以教师必须善于与学生沟通。班主任的沟通要建立在对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学生,并使其做出相应的反应;班主任要敏感,这样才能擅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反应,迅速深入给予帮助;班主任必须使自己的工作符合客观性原则,脱去主观意愿和先入为主,从不同的有关联的观点出发,把一系列观察与认识合并成为一个反映所有观点的综合体。   

3.在处理学生与任课教师心理问题时要多沟通与交流

人的包括心理问题在内的各种问题都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环境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进行心理干预时要注意学生个体相应的各种因素。仅以对学生心理影响最大的学习问题而言,就涉及许多方面:学生本人、周围同学、班级、任课教师、学校及家庭、社会等等,学生本人因素也分内在和外在,心理和生理等等。以处理涉及任课教师有关因素为例,班主任首先应努力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真诚地换取他的支持,就共同的最终教育目标及目前面临的难题进行协商。其次对症下药,做好学生和任课教师两方面的工作。

五、心理辅导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许多班主任都感到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受到社会思潮对德育效果的冲击力很大,封闭的、传统的学校德育在强大的、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尤其在德育方法上显得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多效性、有效性。笔者从事多年的德育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把心理辅导技术运用到班主任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倾听

在心理辅导中,倾听是尊重、接纳的化身,倾听不仅用耳朵,还要用心去听,它不是被动、消极的活动,而是主动积极的活动。他全神贯注地听来访者谈的内容,观察来访者非语言行为所蕴藏的意义,注意其手势、表情、神态、身体动作及声调之抑扬、顿挫、速度、语气等。并对于所听到的、所观察到的给予适当而简短的反应,使来访者感受到他讲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份情感都受到了班主任的充分重视,此时,来访者对班主任产生了信任,对自己也产生了信心与自尊,这样辅导关系便建立起来了。

谈话法是班主任工作中常用方法。班主任通常运用谈话法目的在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树典型来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希望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启发自觉,以理服人,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从而明辨是非、善恶,提高思想认识。然而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许多老师都感觉到,在谈话中一些学生不仅听不进老师的教诲,反而产生反感情绪,甚至口头上答应改正错误,行为上却屡屡重犯。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关键是老师在谈话中忽视了倾听的作用,过分地从主观的角度来看问题,按照自己设想好的教育程序来实施教育,把时间都化在讲话上而不放在倾听上,道理讲了一套又一套,教诲说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的感受却是老师在讲套话,根本没有弄清问题出在哪里,没有真正了解自己,这样怎么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呢?老师只有在说服教育时运用倾听技术,认真地听取学生的陈述,不断启发学生陈述。让学生在述说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者宣泄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客观地了解到学生内心想说的是什么,进而通过将老师所了解到的与学生来分享,来促使学生更完整地了解自己,认识问题。

2、支持

支持技术是在心理辅导过程中,班主任对来访者揭示他所具有的现实的或潜在的能力,以促使其完成某个辅导目标的一种言语表达方式和技术,班主任通过“你能够……,你可以……”的言语和适当的行为指导,树立来访者的自信心,鼓励来访者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为克服困难达到目标而不断努力。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行动目标,但有些老师常感到所提出的良好愿望和设想,未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学生不配合老师去实现提出的目标。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运用支持和鼓励来形成统一的认识,只是从自己良好愿望出发来确定目标,认为学生应该或必须达到这个目标,而忽视了学生自我信念上的因素,学生感到是被动地接受目标,从而产生抵触、厌烦情绪和灰心、挫折感。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支持和鼓励,就要求老师从增强学生是自我信念出发。

3、理性质疑

情绪认知理论认为,造成人们情绪、行为问题和困扰的原因不是外部的诱发性事件本身,而在于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如果我们对事件的理解、评价是不合理的,就会产生情绪、行为问题和困扰。要消除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可以从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观念入手,以新的观念代替旧的观念,可以通过采用理性质疑的方式进行。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社会,青少年学生的接触面广,信息量大。而他们的知识范围有限、生活经验缺乏、认识事物的能力水平较低,思想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所以容易把某些时尚的观念、甚至错误的观念当作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指导。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导致青少年学生对问题的片面认识,于是就产生了处理同学间矛盾时的偏激行为及对老师正面教育的抵触情绪。老师如果不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只是一味地说服教育、思想灌输,效果将适得其反。因此班主任老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分析现状,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合理性,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言行是由于自己思想中错误观念而造成的。在指导学生消除错误观念的同时,要及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合理方式,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观念。针对现在学生中存在的出现问题用武力解决的现状,笔者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在小品和游戏中体验,问题的解决有很多方式,运用武力并不能解决问题,同时澄清他们的思想中错误的观念。

六、结语

总之,新形势、新特点要求班主任工作要有新思路、新方法。由于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理论基础上互为交叉,在方法上互相补充,所以将心理辅导的技术应用于中职德育工作中,是改进中职班主任工作科学性、有效性的必然趋势,一定可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焕发新的生机。

 675

版权所有©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金龙路188号  邮编:451464
电话:党政办公室 (0371)-61130909  招生就业处 (0371)-61130911  实训处 (0371)-61130921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
豫ICP备200226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