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权力因素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2014
09/16
00:00
作者:张继波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是权力的集中者,是学校最主要的决策者。这种情况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中小学校中尤为明显。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使校长对学校教职工的管理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比如,校长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制订出一整套规章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的教职工按章处罚,使教职工心服口服。并可以美其名曰:凡本校制订之规章制度均适用于全校教职工,皆对事不对人,这样教职工便会乖乖地遵守规章,做好各自的工作,一所学校便会在有序的轨道上按部就班、正常运行,学校管理即可轻松驾驭。

其实,这只是作为局外人以一种羡慕的眼光来看待校长是如何风光的。校长的权力在中小学确实不可谓不大,但如果仅仅如此简单地校长对学校的管理,恐怕就大错特错了。而这样的校长十有八九是管理不好学校的。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挂在教育管理者嘴边的话,且这话讲的也极有道理。但如果说一个校长仅仅凭非常严厉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校的话,那么他就很难称得上是一位好校长,自然这学校也就很难成为好学校。而非权力因素的运用则是一个校长管理好学校的关键,而且越是自己手中有权力,就越要更加重视非权力因素的运用。

非权力因素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不仅仅是以严厉的规章制度去进行组织管理,而是充分运用权力以外的因素诸如关心、理解、真诚、信任等,给学校管理注入更多的人文气息,着力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重视对情感、信念、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等软因素的长期培养,从而使职工从内心对领导产生一种亲合力,心悦诚服地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单位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方式。

非权力因素并不是一种陌生的现象,事实上,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得心应手地运用非权力因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资治通鉴》记载:战国时大将吴起带兵,和普通士卒同吃同住,一士卒身生痈疽,吴起亲为吮吸脓血,士卒之母闻之,大哭不止。有人不解遂问,你儿子区区士卒,而将军亲为吮其痈疽脓血,何悲之有?母答曰:你有所不知。过去吴公曾为其父吮过痈疽脓血,结果其父战斗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今又吮其子,我不知我的儿子又会死在何处啊。吴起的这种对士卒的关爱竟然使士卒到了非为其战死而无以报答的地步。赵国名将赵奢与士卒感情极深,如其夫人所言,“身所食饮而进者十数,所友者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与军吏士大夫。”因此,战士皆愿为之效命,赵奢也带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劲旅。汉之飞将军李广,与士兵共甘苦,“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不是用“苛”,而是用“缓”来进行管理,其结果自然是“士爱为用”。

吴起、赵奢、李广权力不可谓不大,但他们都不是仅仅通过严厉的军令即权力因素来约束士卒,而是通过对士卒的关爱、体贴、尊重即非权力因素最终赢得了士卒的爱戴,使士卒誓死效忠,也成就了他们一代名将的风范。

非权力因素在企业也被广泛地运用,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种非权力因素体现在企业领导对员工的关心、体贴上,如在员工生日给他们送去生日蛋糕和祝福;关心员工的家属等等。通过这些看似无关的细节,培养员工对企业的亲合力,使员工乐于为企业奉献,从而提高企业效益,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非权力因素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中更是有着权力因素无法替代的作用。纵观当前学校管理的实际,我们会发现,现在学校比较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强调制订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定量评价。但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积极性并未随着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教师的水平也未能因课题、论文等定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少的学校管理者只重视学习管理中的权力因素,只相信严密的组织结构,周密的计划方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责任分工,将权力因素作为学校的全部本质属性,进而人为地漠视了非权力因素对于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因而学校管理的效能也大打折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师正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个性”,自我实现的倾向正在迅速扩展,因而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用权力因素进行管理只会解决“不可这样做”,而不能解决“如何能做得更好”的问题。仅仅将学校教育和管理囿于科学的目的,而忽略了非权力因素的管理和教育,因而在管理目的、过程、内容、方法等方面暴露出了许多局限性。这种管理的现状显然难于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当前以至未来的学校管理中,非权力因素将成为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和提高管理效能的新的生产点。充分运用非权力因素进行管理应体现出以下的特征:

第一、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2013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份报告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在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观念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辨证统一,这是我们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该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习管理应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这是非权力因素的管理中最基本的理念。

从学校管理理论来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固然有着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从而体现为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但也决不是“老板”与“雇员”的关系。由于学校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使得学校管理系统内都具有管理他人、被他人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种状态。教师也具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身份。但教师有着较强的自主性倾向,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更应凸显其管理者的身份,体现出其成为学校的“主人”而不是“打工仔”。

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以师为本”就是要让教师在学校事物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也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和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也使每个教职工明确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增强教师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我们把教职工代表大会看成是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第二、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的环境。

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的环境是充分发挥学校非权力因素管理的必要条件。在以权利与服从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学校权力因素管理中,教师得不到精神上的尊重,工作中只能是被动的服从,难以发挥主人翁作用,也不可能真正发挥出创造性。而非权力因素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这对于主题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在现代管理中,关心爱护员工是最起码的要求,但仅有关心爱护是不够的。现代管理中,越来越强调对员工的尊重,“士为知己者死”,充分强调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力量是何等强大。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校长的生命在于教师之中”。学校领导要十分明确,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在学校中,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和为他人尊重有机融合。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学会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的环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人们心情舒畅,相互发生积极的影响。其次,学校领导要主动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同时,也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彼此沟通理解,从而成为知音。再次,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必事必躬亲,重要的是给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这样一来,教师就会一一种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从上而下的成员都作到自己管好自己,实现学校的自动化管理。

第三、注重对教师的情感管理

规范教育教学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一些学校领导只把心思放在严格规章制度上;尤其是近几年的所谓现代化管理手段,更为一些学校领导激赏,而恰恰忽略了学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手段——情感管理。要知道,任何严密的规章制度都无法解决学校管理中的一切问题。但情感管理往往可以带来任何规章制度所无法起到的效果。按时上班是学校最 基本的一种制度,而如果认为保证这种制度得以遵守的措施只有点名、考勤,那就有些不妥了。近闻有些学校片面地理解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购买了指纹考勤机,据说让任何人都无法从中取巧。校领导自以为管理有方,老师们对此却颇有微词。此种手段表面上堵住了管理漏洞,其实是有损于老师们的人格尊严,把老师推向了领导的对立面,割裂了老师和领导之间的感情联系,形成了二者之间的雇佣关系。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的职业群体,老师应是学校的真正主人。只有不断地并卓有成效地强化老师们的主人意识,逐步形成并尊重老师的主人地位,才能真正调动全体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学校教育并非只要老师在岗就可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还在于老师们的主观能动性,即自觉献身教育的一种内在动力。如果老师失去了人格尊严和主人地位,缺乏一种神圣使命感,即使昼夜呆在学校,我想教育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自明的。所以,任何一种机械的、僵硬的、缺乏人文关怀的管理方法,都是注定难以奏效的。

教师队伍是一个较为注重情感的群体。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次真诚的关怀,足以令他们感动,甚至铭刻在心。古代文人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至今还在影响着老师们的道德观念。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高到一定程度的今天,老师们当然不是仅仅为了学校领导而呕心沥血,但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如果能放下架子,屏除只会发号施令的习惯,对老师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关怀,注意加强与老师的感情联系,真正做老师的朋友和知己,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老师们结成同心协力、和衷共济的合作关系,再辅以必要的规章制度,老师一定会兢兢业业,自觉高效地工作。如此一来,何愁激发不了老师的教育教学热情,何愁搞不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呢。

作者:张继波  600

版权所有©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金龙路188号  邮编:451464
电话:党政办公室 (0371)-61130909  招生就业处 (0371)-61130911  实训处 (0371)-61130921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
豫ICP备200226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