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标准

2019
10/28
00:00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标准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巩固与拓展,是一门重要的、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实践性。

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其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理念

在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导下,英语课程应体现如下理念:

1)注重基础,突出实用性

在传授核心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应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根据职业发展需要,突出实用性,为学生使用英语交际和学习专业英语创造条件。

(2)分层教学,增强选择性

根据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要尽力提供具有选择性的课程内容,通过开展分层教学,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满足不同的个性和兴趣发展需要。

(3)任务驱动,凸现趣味性

要突破片面追求语言知识的模式,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用“听说”带动“读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上岗就业和继续学习提供有效的服务。

(4)综合评价,强调激励性

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和以客观题为主的测试手段,充分重视过程性评价,用多元评价指标评定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用质性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建立综合化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3、设计思路

本课程内容由基础和拓展两大部分组成。基础部分为全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内容,学生在完成基础部分的学习,并通过相应的测评后达到基本要求,语言能力能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满足职业发展对英语能力的基本需求;拓展部分是为学有余力或有继续学习需要的学生设置的选修内容。学生在完成拓展部分的学习,并通过相应的测评后达到较高要求,语言能力能满足其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对英语的基本需求,并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较扎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结构表

课程

基础部分

拓展部分

要求

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

性质

必修

选修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学生应具备:

语言和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基本的人文素养。

2、分层目标

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

1.了解并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初步的交际能力,表现出一定的自信心。

3.了解并初步运用基本的学习策略。

4.有较明确的学习动机和一定的学习兴趣。

5.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6.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差异。

1.较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

3.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

4.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持续的学习兴趣。

5.主动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6.了解中外文化基本差异并善于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

3、分领域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

1.了解基本的语音知识并能初步运用于语言实践。

2.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词汇及最基础的构词法知识。

3.掌握最基本的语法规则并能运用于语言实践。

4.了解并初步运用日常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5.基本听懂课堂英语及日常生活会话。

6.用浅显的英语初步表达个人意见,并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

7.基本读懂常见题材的阅读材料,并运用最基本的阅读策略获取所需信息。

8.书写简单的应用文。

9.进行简单句子的中英文互译。

1. 较好地掌握基本的语音知识并能运用于语言实践。

2. 了解并掌握基本词汇及基础的构词法知识。

3. 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并能运用于语言实践。

4. 了解并运用日常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5. 听懂课堂英语、日常生活会话及简单的媒体节目。

6. 用英语较准确地表达个人意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7. 读懂常见题材的阅读材料,并运用基本阅读策略获取所需信息,具备初步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8. 书写简单的应用文和叙事性短文。

9. 进行句子的中英文互译。

说明:“了解”指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与区分,“掌握”指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和任务驱动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选择、获取知识,掌握基本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分析和归纳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反思,探索最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

1.有较明确的学习动机和一定的学习兴趣。

2.具备初步的交际意识并能参与语言实践。

3.初步具备合作意识。

4.热爱祖国文化,并初步具备了解异国文化的意识。

1.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持续的学习兴趣。

2.具备较强的交际意识并乐于进行语言实践。

3.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4.热爱祖国文化,乐于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并能尊重异国文化。

三、内容与要求

1、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要求

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

语言知识要求

语音

1.了解重音、停顿和连读等基本的语音知识;

2.口头表达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根据语音、语调辨别对方较为简单的意图、情感和态度。

1.掌握重音、停顿和连读等基本的语音知识;

2.口头表达做到语音、语调较为正确、自然和流畅;

3.根据语音、语调较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基本意图、情感和态度。

要求

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

语言知识 要 求

词汇

1.了解和掌握2100个左右的单词和23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

2.运用词汇进行较为准确的指称和描述;

3.运用词汇初步理解和表达意图、情感和态度;

4.了解最常用的构词法。

1.了解和掌握2400个左右的单词和23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

2.较熟练地运用词汇进行正确的指称和描述;

3.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意图、情感和态度;

4.了解常用的构词法。

语 法

1.了解或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

2.运用语法知识来理解一般的语言现象;

3.初步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基本正确的口头和书面表达。

1.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

2.运用语法知识来理解较复杂的语言现象;

3.较好地运用语法知识进行正确的口头和书面表达。

功 能

1.理解并初步运用日常交际功能最基本的表达形式;

2.在语言环境中较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基本的交际功能意念。

1.理解并运用日常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2.在语言环境中较准确和得体地理解和表达各种交际功能意念;

要求

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

语言能力 要 求

1.基本听懂课堂用语 ;

2.基本听懂教师用英语讲解课文,以及针对课文内容的提问;

3.基本听懂与课文主题类似或相关的会话和叙述;

4.听懂简单的日常生活会话。

1.听懂课堂用语;

2.听懂教师用英语讲解课文,以及针对课文内容的提问;

3.听懂与课文主题类似或相关的会话和叙述;

4.听懂简单的日常生活会话及简单的英语广播电视和网络节目。

1.用简单的英语对教师的提问作相应的回答;

2.用英语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用简单的英语初步表达个人意图和态度;

4.就熟悉的话题同他人(包括英语国家人士)进行简单交流;

5.朗读课文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1.用英语对教师的提问作准确的回答;

2.用英语复述课文并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

3.用英语表达个人意图和态度;

4.就熟悉的话题,较准确地同他人(包括英语国家人士)进行交流;

5.以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及与课文难度相当的材料。

要求

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

语 言 能 力要 求

1.运用最基本的阅读技巧,阅读难度略低于课文的文章和材料(简单的表格、信件、广告、使用说明等);

2.基本理解文章大意和获取有关信息;

3.根据上下文进行一定的推测;

4.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8万词。

1.运用基本阅读技巧,阅读难度与课文相当的文章和材料(简单的表格、信件、广告、使用说明等);

2.较完整地理解文章大意和获取有关信息;

3.通过阅读培养一定的预测、分析和归纳能力;

4.借助词典或其它工具书阅读简单的报章杂志和网络信息;

5.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20万词。

根据要求,在给出关键词的基础上书写书信、便条、个人简历等简单的应用文,语法基本正确,意思表达清楚。

1. 根据要求较准确地书写书信、便条、个人简历等简单的应用文,语法基本正确,意思表达清楚。

2. 就日常生活中的题材写出字数不少于60字的叙事性短文,语法基本正确,意思表达清楚。

要求

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

言 能 力 要 求

运用给出的关键词汇或句型将简单的句子进行中英互译,意思和语法基本正确。

1.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句子中英互译,意思和语法基本正确;

2.将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英语材料译成中文,意思和语法基本正确。

(2)情感与态度

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

1.进行一定的预习和复习,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使用英语进行初步交际,参与各种英语活动,表现出一定的自信心;

3.愿意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具有接受外来文化的意识,能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差异。

1.主动进行预习和复习,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主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乐于参加各种英语活动,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

3.主动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完成学习任务;

4.有接受外来文化意识,理解中外文化差异,能简单用英语介绍我国的风土人情。

2、教学内容

(1)教材编写

基本话题:

Cities and countries (城市与国家)

Cultures and customs (文化习俗)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环境保护)

Famous people (名人)

Finance and trade (金融与贸易)

Climate and weather (气候与天气)

Holidays and festivals (假日与节日)

Illness and health (疾病与健康)

Jobs and employment (工作与就业)

Tourist attractions (名胜古迹)

Mass media (大众传媒)

Personal information (个人信息)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学技术)

Sports (运动)

Social communication (社会交际)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人际关系)

Trust and contracts (信用与合同)

Transportation (交通运输)

Trips and journeys (旅行)

Shopping (购物)

Food and drinks (饮食)

Language learning (语言学习)

Daily routines (日常活动)

Interests and hobbies (兴趣与爱好)

School life (校园生活)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休闲与娱乐)

呈现形式:

Advertisements (广告)

Charts (图表)

Fables (寓言)

Famous sayings (名言)

Guides (指南)

Mails (信件)

News (新闻)

Notes (便条)

Passages(短文)

Proverbs(谚语)

Conversation(对话)

Résumés(履历表)(含求职信)

Stories (故事)

Surveys (调查)

Directions(说明)

Contracts(合同)

Narration(叙述)

Notice(通知)

四、实施意见

1、教材编写与选用

(1)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应按照本课程标准的精神,参考“内容标准”部分的有关内容,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改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体现以下原则:

①基础、宽泛、实用,三者融为一体

教材应根据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围绕总目标的要求,根据分层教学的需要,提供较强的选择性,并给教师留下创造空间。另外还须反映时代特点,密切结合学生的职业需求和生活实际,为专业英语的教学提供衔接和拓展的空间。

②注重能力培养,体现任务驱动

教材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灵活多样的任务,尽力创设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和反思等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③内容真实准确,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内容应力求主题健康向上,有利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并借鉴国内外最新的语言研究成果,符合渐进、累积和反复的编写原则,做到语料真实生动,语言规范,语法和功能围绕能力培养做到基础实用,并注意导入英语文化内容。

④形式生动有趣,配套资料齐全

教材编写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同时配备供教学使用的指导手册,练习册,音带和光盘等教辅资料,以方便教学。

(2)教材选用与管理

①多样化

要打破教材垄断,杜绝教材低水平的重复,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标多本”。

②选择性

要把选择教材的权力交给学校,让作为教材使用者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通过比较、鉴别和协商做出决定,让优质、适用的教材进入课堂。

③高质量

教材管理要确保教材不断更新和质量不断提高,适应不同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需求。

2、教学

(1)教学原则

①基础性原则

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和实践,能在巩固初中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最基本的语言素养,具有就业和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交际意识和自觉学习的愿望。

② 选择性原则

从学生英语基础差别较大,个性兴趣各异,不同专业对英语要求各不相同的实际出发,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都应呈现多层面、多元化的特点。

③ 任务驱动原则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的主体地位,设计真实生动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强调学生获得新知的体验,真正落实能力为本。

④交际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围绕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引导学生遵循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2)教学组织

①教学组织形式

可根据需要实施固定班级授课制或采用走班制的形式,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小组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②教学活动类型

课堂讨论

就某一主题或图画进行分组或结对讨论,教师可酌情引导或亲身参与,师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思考,交流各自的情感和体验,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某一专题,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践可增强创新意识,培育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例如,组织英语晚会、英语角、英语墙报、英语竞赛和英语社会实践等。

模拟实践

鼓励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准备好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好调研采访的方式,深入相关专业的实训场、实验室或企业进行简单的实战训练,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并起到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作用。

思维训练

在开展阅读、口语或写作等活动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准,采用图表、故事接龙、主题词提示、课文小结等形式帮助学生组织信息,表达观点,通过语言运用进行思维训练。

③教学案例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创造力,采用不同的教法,并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将机械操练与情景操练相结合,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并注意调节学生心态,帮助他们克服畏惧心理。以下案例仅供参考,不必机械模仿。

3、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课程资源的范围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此外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都是可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学生参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丰富、补充课程资源,拓宽教与学的渠道,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①广播电视英语节目、音像制品、报刊杂志

充分利用各类新闻传媒制作、播放、刊登的大量英语材料,学校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购买或推荐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习视野,以补充和拓展英语教材。

②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

学校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重要文化场所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并以网络和光盘等形式传播这些资源,以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③网络资源和网络课程

应重视网络资源或网络课程的开发,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和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为其自主学习或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此外,还应鼓励师生共同开发教学软件,提倡不同的学校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

④相关专业、行业和企业的人力资源

学校可根据各自的需求,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或聘请相关行业或企业中精通英语的专家、技师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以拓宽教学渠道,实现资源共享。

4、评价

教学评价应采用非测试性评价和测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素养不断提高,实现课程目标。

(1)评价原则

①倡导发展性评价

力求避免面向过去的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倡导面向未来,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不仅检查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②提倡综合素质评价

运用测试性评价(听试、笔试等)和非测试性评价(报告、表演、口试等)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其它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及正确的人生观等,从评价学生学到什么,到评价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

③力求评价主体多元化

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利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互动,形成友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活动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

(2)评价形式

按照定量记录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要求,采用百分制与等第制相结合的评分方法,建议采用如下方式:

①阶段或单元性考查(考试),形式为口试和笔试相结合。

②课堂活动记录

③问卷调查

④各类展示能力的活动

教师在评价之前需制订具体评价标准,通过上述测量方式采集数据后,应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反馈改进教学。

5、保障措施

(1)展开应用研究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英语教育课程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上海实际,进行应用性研究,形成适合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理论与操作实践。

(2)实施“一纲多本”

教育行政部门应总体规划协调,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完善多套英语教材的编写、出版、使用、反馈、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鼓励各校依据自身现状与需求,开发校本教材,优化课程结构,建立课程教材改革奖励制度。

(3)开展教学研究

多层面地开展教学研究,尤其要加强校内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相互开放教学,探索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教材和创造英语学习氛围,建立适合本校和本专业的英语教学模式。

(4)开展各类培训

通过政府、学校和自身三条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教师培训,增强师资队伍的课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水平和信息素养,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762

版权所有©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金龙路188号  邮编:451464
电话:党政办公室 (0371)-61130909  招生就业处 (0371)-61130911  实训处 (0371)-61130921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
豫ICP备200226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