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技并重打造重点专业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 专业设置与定位
(一)学校简介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是一所融中专和高中为一体的公办综合高中试点学校,是郑州市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学校几易其名,1958年8月定名为郑州市第十中学。1985年5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郑州市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被市教委定为综合高中试点学校,并恢复“郑州十中”校名。2004年3月,经市教育局批准学校更名为“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是一所以培养中等专业人才为特色的省级示范性学校,是郑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集团董事长单位和郑州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我校积极探索中专和高中相互融通的办学模式,2014年6月,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普职融通类试点学校。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和谐发展,打造“多层次办学、多途径就业、多元知识和技能,有选择而无淘汰”的教育办学理念,做有未来的中职教育。
(二)专业简史
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我校于1985年开始创办计算机应用专业。至今已经有34年的办学历程。专业代码:090100。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调研和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拓展计算机应用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自2015年至今连续招收五届学生。计算机应用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以下简称计算机应用专业)注重培养能适应“物联网技术”的新型创新人才,为我国以物联网和传感网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发展输送急需的开发、管理、生产等人才。通过近3年的重点专业建设,本专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建设了智能家居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等相关实训室,师资力量正在逐步壮大。
(三)专业目标定位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侧重物联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物联网技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传输、处理、识别和控制的能力,具有物联网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相关知识和技能。
(3)掌握传感器技术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4)掌握RFID射频识别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5)掌握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相关知识和技能。
(6)掌握计算机网络及通信、传感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7)掌握软件工程、网络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8)掌握物联网工程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
3.专业方向技能
(1)具备物联网产品维修调试技能
(2)具备物联网设备日常维护技能
(3)具备物联网网络参数设置技能
(4)具备物联网智能家居室内设计图绘画技能
4.职业面向
计算机应用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是我校的重点专业,学校专门成立了校“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教学校长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为主要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重点专业的师资配备和专业教学的进行。
(四)专业设置
依据2019年6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在校级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在企业专家的配合下共同制定了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充分利用学校优质的软硬件资源,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实施方案,专业课教学大纲完备,教材使用规范,教学安排合理,很好地突出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另外,本专业还制定了3-5年的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规划合理,可行性强。
在创办34年来已经为郑州乃至河南甚至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校生人数158 人。
二、 教学管理与改革
(一)教学组织与管理
1.教学大纲与教材
学校依据《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参照《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用书目录》选择教材,教务处督导教师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期末对教师教案进行检查,确保教师备课质量。开齐开足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
2.课程体系建设
计算机应用专业根据课程内容和专业特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国家人才需求及学科发展需要,构建以“C语言、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等为核心的课程群。通过行业调研,结合现代社会对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开设的实训课程占总课程60%以上。具体课程体系和模块化课程体系如下所示。
计算机应用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模块化教学体系
3. 教学管理
制定并完善以学分制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以学分制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积极建章立制,先后制定了教师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务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评价制度等,构成了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并通过网格化管理,使各项制度落实有力,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4. 坚持“德技并重”的培养原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校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要求是:首先定位在培养学生做守法合格的公民,其次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的本领。学校把“三全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突出“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全方位德育”的德育理念,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完备的学生管理制度。
5. 教学信息化建设
学校于2018年2月入住新校区,一直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软件应用部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开发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全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所有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应用专业所有课程均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并通过本校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学校网站IP为:http://www.zzxxjs.net)。我校的网站2009年、2015年两次被评为郑州市教育系统十佳网站。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自主开发了校本教材《局域网技术实训》。除了教材内容外还包括电子课件、教学大纲、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训大纲等内容。开发了《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典型网络拓扑结构及其应用》、《WinForm控件在智能时代的应用》、《电子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计算机网络拓扑概述》等多节精品课。
(二)教学改革
学校一直重视教学改革,并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1.积极推行新型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及行业需求,迫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过硬的专业技能等,为此,学校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和教师教研交流活动,要求教师关注市场发展,了解学生状态,挖掘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情境模拟,通过认知实习、顶岗实习、企业专家到校授课等新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有针对性的推行“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并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论实践协调发展。
2.职业素养
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一直重视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劳动精神等的培养。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开设职业素养和职业生涯规划课,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倾向,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尤其是职业素养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效果显著。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职业素养课程由12门课程组成,分三个年级开设,通过体验式、互动式、参与式的培训形式,通过课堂教学+线下活动+企业、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认知自我,认知企业,认知社会。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劳动意识。
三、产教融合
(一)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按照理论学习、动手操作、实际运用的认知规律,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实战相结合”,使学生全面、系统、有效的掌握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学的第一阶段,专业课教师通过日常课堂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把理论转化为基本操作。“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为教学的第二阶段,实训基地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训基地和机器设备上进行实际操作,把基础理论和操作方法转变为专业技能。“教学与实战相结合”为教学的第三阶段,实训基地教师、班主任通力合作,让学生到市场接受检验,通过实战将学生技能转化为生产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的有关要求,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以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和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与上海企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紫光物联、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有限公司、深圳新红景信息技术公司等物联网企业签订深度校企合作协议,并与这些企业合作,派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并邀请相关企业老师到我校授课带徒弟。
(三) 学生实习实训
学校自2018年2月搬入新校区后,分别建立了3个校企合作工作室,分别为“莫柏尔平面设计校企合作工作室”、“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工作室”、“3C服务中心校企合作工作室”,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与深圳新红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办,旨在培养物联网技术专业学生在硬件维修、产品焊接等方面的技术。校内3个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建立,能够使校内实训更加便利,使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能够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助力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
校内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一览表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校内实训,学校建立有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关实训室,完全能够满足校内学生日常教育教学和实训课的需要。每周实习、实训课比例达75%,学校每年都要根据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更新教学基础设施,提高实训课的开出率。学生实习岗位基本与所学专业吻合,学校还与企业相结合,走产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以下为计算机应用专业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计算机应用专业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与上海企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丹尼斯全日鲜,河南百信科技有限公司,宏宇通讯,宁波市档案馆,鹏博士集体长城宽带网络服务郑州分公司,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等企业签订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和实习实训协议,学生定期进入岗位实践。以下为2015级、2016级、2017级、2018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到企业实践一览表。
计算机应用学生近三年实习企业一览表
(四)管理机制与责任保险
学校制定了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档案管理规范。每年学生实习前,学校都为学生做就业指导讲座和岗前教育,认真培训学生实习制度,确保学生实习管理规范有序,实习跟踪服务和管理到位。为每个实习学生购买实习意外伤害保险,重大安全事故理赔有保障。在以往的实习工作中,没有发生实习安全事故。
四、 师资队伍建设
(一)师资结构与素质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专任基础课、专业课教师的学历均达本科以上。专任教师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合理,文化课4人,专业课5人,合计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达标率100%,研究生学历4人,比例为44.4%。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比例达到66.7%。专任教师与本专业学生数之比为1:18.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专业课教师的60%。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及任课情况
学校长期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专家、技师兼职教学,并制定了规范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双师型”专任专业课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60%,形成了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的梯队结构;学校制定了教师顶岗实习制度,专业课教师能保证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两个月。本专业每年有30%以上的教师在企业锻炼实践不少于2个月。
(二)学术技术带头人、名师、技能工作室主持人
郑州市计算机名师工作室,郑州市网站建设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工作室技能工作室均设在我校,学校利用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工作室这两个有利平台,使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老师参与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工作室的教研会议及课题研究,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成绩显著。其中有3名教师获得郑州市名师称号,4名教师获得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名师工作室、技能工作室一览表
计算机专业名师一览表
中心教研组成员一览表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一览表
(三)教师培训及获奖情况
本专业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培训,有长远规划、年度安排,有措施和经费保证,教师参训率(学历和非学历)≥30%/年。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学科比赛,成绩斐然。其中,近三年来专业课教师获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优质课二等奖2人,获郑州市教师基本功大赛市级一等奖5人。辅导学生参加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5+1技能大赛、中华传统文化大赛、素质类大赛获省级一、二等奖5人,有5位老师获省、市级优秀辅导教师奖。
(四)教科研能力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完成省市级课题或成果5个,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老师积极参与教材的编写和开发工作,有多人次参与了《HTML+CSS动态网站设计》、《常用工具软件》等教材的编写工作,他们分别作为主编、副主编、参编。有些教材在中职学校中被广泛采用。
五、专业设置与经费投入
(一)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及使用
作为市级重点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设施和经费投入得到充分保障,先后建成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室2个、智能家居实训室1个、物联网实训室1个、综合布线实训室1个、电工电子实训室1个、计算机维修实训室1个、网络基础实训室1个、信息技术实训室2个,设备总价值为1300余万元。实训室设备先进,数量充足,教学设备的使用率为100%,实训场所和工位数完全能够满足学生需要;每班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能使老师和学生及时上网学习和查阅资料。学校还建有3C产品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充分满足校外实训要求。
计算机应用专业校内实训室情况一览表
(二)专业图书资料
在图书建设方面,我校有500平方米的图书馆,校图书馆藏书共9万余册,计算机应用专业图书量为11000多册,生均专业图书60册以上;建有500个机位的电子阅览室,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览需要。
六、 质量与效益
(一)学生质量保障措施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高,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有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安全、环保意识强。大多数学生能客观认识自我、评价他人,自信、自律,能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在98%以上。学校按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修完规定的《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必修课程,成绩合格率在95%以上。学校通过开设面试应聘技巧、商务礼仪、职业生涯的规划等讲座,使学生上岗实习前做到了“观念到位、思想端正、态度积极、心中有数”。
学校教学坚持文化课考核和专业课考核齐头并举,每学期定时段(上学期在5月份,下学期在12月份)举行全校性的学科技能竞赛活动。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能够做到全员参与,保证不同学生在不同赛项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既提升了综合素质又锻炼了专业技能。
(二)学生技能与获奖
学校一直重视技能大赛工作,以技能竞赛为动力,落实“校-市-省-国”四级竞赛体系。自2016年计算机应用专业拟定为郑州市重点专业并进行为期三年的建设期间内,我校物联网专业群学生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网络综合布线”,“物联网应用与维护”,“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等项目表现突出,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其中“网络综合布线”荣获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荣获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赛项在2015、2016、2017和2019年均获国赛三等奖,“物联网应用与维护”赛项在2014、2016、2017年获国赛三等奖。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有2人被河南农业大学免试录取,3人被河南科技学院免试录取。许多学生被河南省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免试录取。学生到企业中就业和实习均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2015-2019年国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三)就业率和升学率
学校推行双证制,学生毕业时不但取得毕业证,还取得由劳动部颁发的计算机等级证书,如:计算机高级操作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等,比例达到90%以上。三年内78%以上的学生通过单招、3+2考试,对口升学等考入到大专或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计算机应用专业14级-17级学生毕业去向情况一览表
(四)社会效益和社会服务
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恪守实习纪律和操作规范,98%以上的学生能够达到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多年来没有发生任何生产安全事故或遭到客户投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感觉满意,毕业生对学校推荐就业感觉满意。毕业生对学校推荐就业感觉满意,本专业学生对专业满意度达到94.2%以上。
本专业教师经常前往校企合作企业开展《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等相关讲座,收到了相关企业的一直好评。
七、 专业特色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创办时间早,起步快。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我校积极探索计算机应用新的方向。于2015年正式招收第一届“计算机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班级。郑州市计算机应用技能工作室也设立在我校,工作室成员在学生培养、技能大赛、专业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校也是郑州市乃至整个河南省最早开设计算机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的学校,2019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增补专业,确定增补46个新专业,其中包括信息技术类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代码091900。
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创办时间早、起步快,通过5年的招生、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等工作,已经形成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一整套建设方案。对整个郑州市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逐步推进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竞赛全员化。
学校十分重视专业调研工作,本专业先后前往盐城、南京、上海等地进行过多次专业调研工作,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计算机应用专业考核标准,在我校“全员化技能竞赛”中试点实施。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水平测试与专业技能考核工作的通知》相关文件精神,瞄准“全员化”这一目标,将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考核分为省级技能考核和校级全员化技能考核。两类技能考核分布于各学期进行,以下为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考核具体安排: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全员化技能竞赛考核情况一览表
其中每个考核项目的具体指标也已制定完成,并在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全员化技能大赛”试点实施。
2018年12月,我校举行全员化技能竞赛,所有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全员参与此项竞赛,中一年级参与的赛项为“数据恢复和电子产品电路实现及数据恢复”,中二年级参与的赛项为“物联网安装与调试和数据库”,赛前教师辅导,赛中邀请企业、高校等相关专家参与赛题的命题工作和竞赛成绩的评判工作,将企业及高校所需人才标准融入专业考核标准中,技能之星的选拔为我校参加市、省、国三级比赛提供了诸多的后备力量,学生竞赛结果和优秀作品展也提高了学生们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我竞赛、我成长、我快乐”。
(三)学生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由本专业教师带领的学校“智能家居产品设计”兴趣小组一直在致力于智能产品设计,先后设计出了“感恩摇动棒”、“智能小夜灯”等智能产品,产品从电路板设计、焊接、程序设计、烧写、智能台灯灯罩设计、3D打印等全部由梁老师带领兴趣小组的学生一起完成。同学们从中真正感受到了专业带给大家的快乐。现在兴趣小组学生张耀辉已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学生”并被保送到“河南科技学院”,还有很多学生被保送到“河南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继续就读。
“智能插座”科技开发项目落地。在郑州师范学校教授的技术指导下,本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发了“智能插座”项目,整个开发流程用时一年时间,并已申报郑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重点课题并顺利结项。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兴专业缺少专业教学标准、考核标准
本专业自2019年6月被教育部正式下发专业代码至今,从国家角度并未出台《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全国各个职业院校专业人才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等工作因无标准推进困难。同时,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为跨界专业,各学校针对物联网三层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所开设的课程方向差别较大。1+X第二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传感网应用开发”的考核标准更偏向于高职院校,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以上所有原因造成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工作进展速度缓慢。
(二)本专业师资严重紧缺
教师的技能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的水平。物联网技术应用是新专业,跨界的理念需要专业教师去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所有开设本专业的学校都急需招收“物联网”专业教师,但由于编制所限和教师待遇问题,很难招收到合适并且双方能够达成共识的教师。招收进校的大学生也无法满足正常教学和技能竞赛的辅导工作,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胜任。因此,师资力量是制约此专业向前发展的最大局限因素。
(三)硬件设备投入仍需加大力度
物联网专业的建设对实训室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智能产品设计等项目的制作和教学做出保障。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实训场地不足、设备购买受限于政府招标采购等程序,效率低,达不到专业发展的需求。
九、 拟采取的措施
(一)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建立多个校企合作单位,实现学生工学交替,并且可以随时接受校企合作单位专家的指导,学生还要参与到企业的真实项目中才能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二)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将1+X证书有效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1+X传感网应用开发课程,落实“多证书”制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后续发展能力。
(三)建设先进的实训基地
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基本思路,在现有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合理规划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标准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四)进一步培养德优技精的师资队伍和优秀教师团队
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通过有计划的派出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目标地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作“项目指导”等措施,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支柱,以行业专家、能手兼职任教为辅助,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兼结合的适应中职教育发展需要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十、 自评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