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如何改革创新?

2023
10/17
08:12
责编:金宇涵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加强思政课建设,是解决教育根本问题最直接最关键的现实路径,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影响长远。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德树人同样也是民办高校立身之本。长期以来,民办高校由于自身体制机制的特殊性,思政课建设相对薄弱,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社会认可程度不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当好思政课改革“总指挥”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民办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一部分,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在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基础上,党委要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和行政要一道推动董(理)事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单位密切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好思政课改革顶层设计,加大对思政课支持保障力度,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建好用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搭建思政课资源平台,推动思政课内涵建设,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立足民办高校实际,推进思政课精准改革

要精准把握民办高校学生的总体特征和群体差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情,精准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接受特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和接受方式开展针对性教育,提高学生“到课率”“抬头率”;从学生需求出发,不断优化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按照“八个相统一”具体要求,在教学内容的供给与教学方法上创新上下功夫,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施策,增强学生获得感;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传统理论考核方式,注重思想品质和行为表现,实行考试评价与日常评价相结合,树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导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善用社会“大课堂”,拓宽思政课教学路径

立足实际,注重扎根地方,充分利用周边红色资源,参观访问历史遗址、纪念场馆等开展思政课实践,提高理论说服力;开展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出教室、走入社会,在社会大课堂中了解国计民生,拓宽实践教学路径;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切入点,推动地方实践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以实践教学支撑理论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挖掘专业课程与实践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用好第二课堂,实现从传统课堂理论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将思政元素渗透到学生社团建设、学生活动开展中,拓展思政课的实践广度深度,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根据信息化时代青年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新时代国家各条战线的新成就新进展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和实景课堂,运用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思政课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在时间、空间、经费等因素方面的制约,将党的历史、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用新代信息技术以情景转换形式表现出来,让思政课可观、可感、可触摸,提升思政课的亲近感、体验感、获得感,提升教学实效性。

做好教师引育培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民办高校要利用自身体制机制的灵活性,构建思政课教师引才用才机制。一是加大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引进,返聘公办高校教学经验丰富、职称学历高的退休教授,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老带新、传帮带、导师制等培养方式,集体备课、磨课、练课等方式,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三是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和交流,满足思政课教师自我成长需求,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四是着力改善教师社会保障,解除教师后顾之忧,让优秀人才“留得住”;五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把教师“入口关”,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民办高校育人质量。

责编:金宇涵  533

版权所有©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金龙路188号  邮编:451464
电话:党政办公室 (0371)-61130909  招生就业处 (0371)-61130911  实训处 (0371)-61130921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
豫ICP备200226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