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未成年人充分认识到文身的危害性。可以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未成年人文身问题,不仅是个体行为的偏差,更折射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家庭尽心、学校尽责...
教师,而是要帮助教育者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教育回归“激发人的可能性”这一根本。 培养人机协同素养—— AI是教育的工具,也是教育变革的催化剂 记者:当AI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伙伴,教师应重点关注...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全面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也深刻地影响到教育领域,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其专业发展应该与时代进程紧密联系。如何在...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总书记的重...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持续将大国工匠的成长故事、典型案例系统融入课堂教学,积极打造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设立大师工作室等载体,在学校网络宣传、校园景观、内涵建设等方面突出工匠元素,具象为可触...
跨越山海、时时可及。跨越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无论是从时间维度上,还是从空间维度上,数字技术在推进教育变革的同时,也让知识变得更加“触手可及”。我相信,在数字教育的赋能下,我们的...
“押中原题”并不现实。“本来试题就是围绕着知识点有各种变化,考查同一个知识点就算押中的话,学校模拟考不都押中好多回了?” 大模型帮忙预测? 噱头十足为引流 除了各家机构推出的传统“名师押题”,记者发现,...
2022年秋季学期以来,单独设立的劳动课出现在中小学生的课表里。但近期“新华视点”记者走访多地发现,课程流于形式、课时被挤占、课后作业“摆拍”……一些中小学的劳动教育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境...
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意义重大。 “全学段教育”是指将人工智能教育贯穿于各个学习阶段,打破传统教育阶段之间的壁垒,...
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两项指南发布! 助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本报讯(记者张欣)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
教育国际合作层次水平不断提升,交流对话广度深度不断延伸。中国正在积极推动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打造数字教育未来新生态。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在探讨教育高质量发展时,有一个更为基础的问题亟待明晰:究竟怎样的教育才算高质量发展,又该以何种标准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 教育是基于知识的活动,在人—知识复杂系统中...
的未来之城,实现一所新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凭着对基础教育的深层研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陈晓辉提出了建一所“与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相契合的现代化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倾心打造具有“未来之城”气质的“未来教育...
智能时代到来,数字技术将如何撬动教育变革?5月14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开幕,教育数字化成果展同期启动。展览围绕“智能无界·教育共生”主题,生动解答智能时代的教育之问。 这列通向未来的快车上,...
不说别的,新教育体系下成长的学生,眼中光彩之熠熠,就值得教育者深思。 站在江苏同里古镇的石桥上,看游船划过千年流水。岸边茶馆里,来此游学的学生正给外国游客讲述江南史话。忽然觉得,教育本该如此:不是把活...
培养“真问题解决者” “运用人工智能助力师生学习的同时,解决由技术引发的相关问题值得关注。”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院长林秀艳认为,教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教授和培养学生拥有自主学习和判断能力更为重要...
本报重庆5月11日讯(记者李丹)今天,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全国各地陆续启动。教育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办好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的通知》。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时间为5月11日至17日,主题为“一技在手,一...
就业压力以及社交困扰等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讲授、心理咨询室的面谈等形式,虽然这些方式有其必要性和有效性,但有时难以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而个别心理咨询虽能提供专业帮助,但覆盖...
重新点燃了关于“语文”乃至青春的记忆,这正是此类创作内容能够获得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视频化的呈现方式更直观,对受众的门槛要求也更低,这实际上是扩大了教材中一些经典文学内容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
为防范学生因过度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而弱化独立思考能力,《使用指南》从制度规范、教学引导与角色定位等维度建立系统性防范机制。一方面,明确禁止学生直接复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作业或考试答案,并限制在创造性...
版权所有©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金龙路188号 邮编:451464电话:党政办公室 (0371)-61130909 招生就业处 (0371)-61130911 实训处 (0371)-61130921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豫ICP备20022638号-1
微信
微博
抖音
头条
VR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