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草本)2015—2018学年)

2015
11/16
00:00
作者:办公室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形势分析

 

(一)基本状况: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是一所融中专和高中为一体的公办综合高中试点学校,是郑州市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1882年(光绪八年)东里书院迁到现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现址。1906年创立为郑州官立中学堂,从1907年起先后改为郑州中学堂、郑县县立中学、郑州市市立初级中学、私立明新中学,1949年创立郑州市高级中学。1953年郑州高中(现郑州一中的前身)迁出,成立纯招女生的郑州第八初级中学。1956年易名为郑州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完中。19588月定名为郑州市第十中学。1961年定为市重点中学。1981年改为单设普通高中。19855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改为郑州市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又被市教委定为综合高中试点学校,并恢复“郑州十中”校名,同年高中恢复招生,至此,成为职普合一的学校。20043月,经市教育局批准学校更名为“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20146月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职普融通类试点学校。

学校占地 16207 平方米,绿化面积1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2956平方米。学校建有教学楼、实验楼、教师办公楼,行政办公楼各一座,拥有250米塑胶环形跑道、三块篮球场、一块羽毛球场、三块排球场,一个200座位的阶梯教室、两座学生宿舍楼,所有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电子商务实训室、多媒体制作实训室、动漫制作实训室、软件应用实训室、网络与安全实训室、淘宝实训室、计算机硬件和智能家居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平面设计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非线编实训室、平面设计实训基地各1个,建有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

学校现有39个教学班,在读学生1884人(其中中专学生972人),教职工137(在编106人,外聘31),高级职称教师占32%,中级职称教师占42%,本科学历100%,其中研究生学历占60%。全国模范教师2人,郑州市名师4人,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河南省骨干教师3人,省优秀教师4人。

(二)发展优势

1.我校是郑州市唯一一所职普合一的综合高中学校。多层次办学为学生提供了多重选择,学生既可以选择升学,也可以选择就业。基本完成《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2-2015学年)》的总体目标,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学校的发展方向非常符合当前国家、省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2.高中、中专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生源质量、数量有较大改善,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三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家长学校、郑州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学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资助工作先进单位、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30项。在市中职技能大赛信息技术类竞赛中均荣获团体第一名,20142015年更是以绝对优势囊括各类单项前两名。在省赛中,荣获单项一等奖12次,2015年我校代表河南省参加四项全国比赛,其中三项分别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在学生参加的郑州市素质类竞赛中共获得4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礼仪队在省赛中荣获一等奖。红十字应急救护队代表郑州市参加河南省青少年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中,荣获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双料冠军。学生社团20个,校园广播站、国旗礼宾队被评为郑州市四星、五星社团。高中134班牛莹莹同学代表河南省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高中121班张丹丹同学参加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的“郑州男孩女孩”评选活动中荣获高中组第一名。在郑州市职业学校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9个,在创新杯说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5个,在郑州市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6个。

(三)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课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编制不够,亟待引进和提高。

2.学校处于外迁过程中,招生规模、专业拓展受到较大限制,影响学校发展。

3.中专招生生源有所改善,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还需在教学实践中深入落实。

4.综合高中缺乏政策支持。由于全国学籍的唯一性和学分系统的职普双轨制,使得双学籍和学分互认很难在制度层面得以实施,职普融通工作需要政策的支持。

5目前的“高二分流”只限于由普通高中转向职业中专。但职校生如果转向普通高中,由于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普遍不好,即使到了高中也很难跟得上进度,所以职普融通还只是高中转职校的“单行线”。如何实现职普双向流通成为今后工作的难点。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指导思想: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职普融通为切入点,以职业素养教育为抓手,积极推进职普合一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激发活力,提高效率;规范管理,创新发展”,让每一个走进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为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培养一批具有高中文化基础又有一技之长的合格人才。

办学理念:打造“多层次办学、多途径升学和就业、多元知识和技能,有选择而无淘汰的教育”。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走特色办学之路,在招生、管理、课程设置及开发、学生评价、升学就业等方面,有所突破。奠定学校职普融合的优势,建成在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以综合高中为特色的职普合一的中等专业学校。

2.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且能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3.办学特色:职普融通的高中段办学模式及信息技术专业特色为学生提供多重选择的学习机会,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需要,以职业素养培育为着力点,培养综合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二)具体目标

1.规范管理

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创新适应学校发展、体现学校特色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模式,形成科学、规范、精细、人文的教育教学制度管理体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激发师生活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强化队伍

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首席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力争三年内评出1-2个郑州市名师,三年内,专业课“双师型”教师达80%到企业锻炼轮训不少于60%;教师的硕士研究生率达50%以上,市级以上骨干教师3-5名。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结构趋于合理、专业水平较高,善创新、会合作、高技能,充满生机和活力、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3.德育工作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贯彻落实《郑州市中学生德育习惯养成实施方案》,突出全员德育,做到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坚持丰富德育内涵,充实德育内容,完善我校“德育队伍专业化、德育组织网络化、德育活动课程化、德育评价科学化、德育资源多样化,常规管理精细化”的德育体系,通过生动活泼的德育手段,富有实效的德育途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班”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使德育教育成为学校一大亮点。

4.教学改革

作为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职普融通类试点学校,深入探索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完善职普融合的管理体制,研究高招改革的动向,为学生多途径升学打好基础。

深入探索职普衔接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深入推进系部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探索和教学研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制定重点专业课程标准,以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带动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特色亮校,精品立校”。

完善科学化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学分制。

加强人文课程建设,三年内开发出12门职业素养课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深入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十大行动策略,落实“道德课堂六步走”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实施。

5.教育科研

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科研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助推器和孵化器的作用,打造一支研究能力较强、素质较高、有一定影响的科研骨干队伍,形成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将职业素养系列课程在我校的实施作为科研课题进行探索与研究,争取三年后使我校的职业素养系列课程成为郑州市中职学校的品牌课程。实现校本课程的信息化管理。

6.招生工作

突出办学特色,创建品牌专业,提升办学吸引力。巩固招生优势,以教育质量提升招生质量。

7.校企合作

在前一个三年规划基础上,加强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工作力度和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学校领导班子、各职能部门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指导工作;成立“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不断提高学校各系部、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课程改革工作成效;加强实习制度建设,细化实习方案,加强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的指导与实施。到2018年努力实现“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学生对接岗位”的“校中企、企中校”深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8.文化建设

巩固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成果,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使师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单位。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通过全体教工会、党支部会、班团会、党团活动、业余党校、团校、扩展实践基地等途径,对师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教师遵守职业道德成为自觉行为。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创建和谐校园。构建诚信友爱、充满活力、质量优良、人心凝聚、和谐有序、奋发有为的良好教育环境,努力实现创新教育、精致学校、幸福师生的目标,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

9.硬件建设

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实现资产管理标签化。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校云数据中心平台和数字化校园平台。根据上级对新校区建设的相关部署,积极做好搬迁准备工作。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突出环境育人,在数字化校园、教学设备、办公设施、校园文化建设上科学规划、系统设计,实现硬件建设的现代化、信息化、人文化,为教育教学提供基础保障。更新常规机房,更新多媒体实训室、平面设计实训室、软件应用工作室,完善物联网实训室及智能家居实训室。

 

第四部分  重点项目、工作措施及达成标志

 

根据学校三年总的办学目标,将实施六大提升工程:

(一)办学模式创新工程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继续进行职普融通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不断创新发展途径,通过多元选择的课程体系、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和富有成效的就业指导,逐步实现普教与职教的教学融通,资源融通,学分与学籍融通。最终形成学校办学特色鲜明、课程丰富多样、体制机制健全、充分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差异需求的综合高中特色化办学新格局。

1.具体措施

1)在总结前三年学校职普融通综合高中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完成对职普融通高中的总体定位:以职业素养培育为着力点,培养综合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建立具有融通两种教育的多元开放课程体系和灵活务实的管理机制,能够满足学生升学和就业双重需求,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架起一座相互连通的立交桥。

2)通过采取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的办法,逐步完善综合高中课程体系建设。在保证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人文素养、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生活常识四类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

3)以职业素养课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4)逐步实行选课制和学分替代制,开展走班学习,尝试弹性学制;逐步建立高中和中专学生发展与就业指导制度,发挥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制定个人修习计划;

5)改革评价制度,逐步建立科学的共性化的基础素质与个性化的优势特长互相补充的绿色评价体系。

6)在育人模式上,继续实行“二一分段,高二分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入校后,统一办理高中学籍,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上期在统一学习国家普通高中课程的基础上,置入职业课程;学生在高二学业水平结业后实行分流,自主选择发展途径:一、成绩好、有意愿升入综合性大学的同学集中学习普通高中课程,参加普通高考;二、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但有一技之长,高考无望而又想升学的同学,转向技能班,通过一年强化技能学习,参加对口升学、对口单招等考试,即文化课加技能的考试;三、无意升学的学生,通过一年技能学习,考取专业技能合格证,可以就业。

7)争取上级支持,努力在学籍转换和双毕业证书上有所突破。

8)开展我校综合高中和其他职业学校合作办学,不断扩大职普融通渠道和范围。继续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开设“3+2”大专班。千方百计创造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条件,最终使学生在高中段的学习中既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基础,又拥有社会需要的一技之长,真正做到升学有基础,求职有门路,创业有技术。

2.达成标志

120152016学年  完成对职普融通高中的总体定位,初步形成综合高中课程体系,开设职业素养课,做好高二学生职普取向的分流工作及毕业班学生升学就业工作,学分制和学分替代制步入常规,开始试行选课制和走班上课。继续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开设“3+2”大专班。综合高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20162017学年  善综合高中课程体系,职业素养课、职业技能课初步成为课程特色;继续做好高二学生职普取向的分流工作及毕业班学生升学就业工作;学分制和学分替代制逐步成熟,选课制和走班上课步入常规;学校普教与职教资源得以合理利用,职普融通工作顺利进行;与其他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扩大融通渠道和范围。继续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开设“3+2”大专班。综合高中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320172018学年  综合高中课程体系更加完备,职业素养课、职业技能课成为课程特色;继续做好高二学生职普取向的分流工作及毕业班学生升学就业工作;学分制和学分替代制更加成熟,选课制和走班上课成为特色;学校普教与职教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各方面融通工作顺利进行;继续与其他职业学校合作办学,进一步扩大融通渠道和范围。继续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开设“3+2”大专班。综合高中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二)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坚持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教师头脑,积极开展职普融通教育教学改革,以职业素养培育为着力点,培养综合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需要。继续抓好常规教学,优化课程设置,革新教学方法,创建高效课堂,实施绿色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水平达到市同类学校的先进水平。

1.具体措施

1)优化课程内容,强化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高中部在保证国家课程开设齐全的基础上,以职业素养课程为切入点,开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体能竞技等领域的校本课程,加大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开设力度,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中专部继续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实训实习类课程不少于总课时的60%。加强重点专业建设,以设在我校的市级技能工作室为依托,三个专业系部在原有基础上各打造好一个市级重点专业,精品课程逐渐形成体系。

鼓励师生开展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才艺展示活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加强中专部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实习时间,提高实习效率。高中部在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学科中,强化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开课率达到80%,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索科学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人文学科教学中,强化多元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并与本土文化进行对比,实现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有机结合。以职业素养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为抓手,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提前做好人生规划。

2)强化常规管理,创建高效课堂,激励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强化执行力。

继续创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为补充、教师高效课堂教学为核心的高效学习模式。“道德课堂六步走”、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次教学、以市场为导向的学习等教学模式逐渐成熟且初见成效。

继续通过学习培训、名师带动、骨干教师的引导示范和优质课评比、基本功大赛、学科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全校课堂教学的优质化提升。

大力开展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研究,引导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不断任课教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3)实施绿色评价,促进质量提高,培养学生全面、多元、个性和可持续发展。

在评价内容上,坚持运用增值评价,促进质量提高。加强教育教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

在评价方式上,打破唯分数论,实行学分替代制,并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肯定学生的进步和特长。

在对评价结果的处理上,坚持不公布,不排名,加强分析与指导,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坚持实行双轮驱动,从教师和学生,课程和课堂两个方面四个维度实施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让“教”服务于“学”。

学生评价——全面、个性、多元、发展。

课程评价——基于标准与学情,面向高考与就业,促进发展与进步

课堂评价——自主、合作、探究,先学、展示、反馈。

2.达成标志

120152016学年  高考本专科升学率和学生就业率均能达到97%以上,技能大赛获得市级团体一等奖,省级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以上,“文明风采”、“5+1”等综合素质类竞赛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已申报重点专业通过验收。

220162017学年  高考本专科升学率和学生就业率均能达到97.5%以上,技能大赛获得市级团体一等奖,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以上,“文明风采”、“5+1”等综合素质类竞赛获得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以上。进行新一个重点专业建设。

320172018学年  高考本专科升学率和学生就业率均能达到98%以上,技能大赛获得市级团体一等奖,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一、二等奖以上,“文明风采”、“5+1”等综合素质类竞赛获得市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以上。进行新一个重点专业建设。

(三)双师型队伍培养工程

注重教师素质提升,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 工作措施

1)制定新三年“双师型”教师三年培养方案,每位青年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分别制定出三年成长计划或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校本研修、培训、考试计划,学校建立教师成长和“双师型”教师档案,定期召开阶段性总结会,督促落实计划内容。

2)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邀请教育专家、企业精英和专业骨干到学校对全体教师或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学校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或学习培训;鼓励专业课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实操能力,为专业课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搭建平台。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引进企业高技术人才到校任教。

3)抓好校本培训。通过青年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实施“青蓝工程”,完善拜师结对制度,形成以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为目的的管理观念。

4)加强网络资源的应用与管理,鼓励教师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成功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2.达成标志

120152016学年 “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比例的60%(按《2015年度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实施细则》中的认定条件,下同),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轮训不少于30%,教师的硕士研究生率达40%以上,年度推荐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2名。

220162017学年 “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比例的70%,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轮训不少于50%,教师的硕士研究生率达45%以上,年度推荐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2名。

320172018学年 “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比例的80%,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轮训不少于60%,教师的硕士研究生率达50%以上,年度推荐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2名。

(四)德育体系深化工程

坚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突出全员德育,做到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1. 工作措施

1)德育队伍专业化。在全员德育的基础上,形成以学校主管德育校长、政教处、团委、年级、系部主任、班主任、和全体教师为主体的学校德育骨干力量。坚持班主任月例会制度,将校内培训与“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举行青年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实施班主任青蓝工程,加强班主任科研能力,打造一支实践中反思、学习中提升、研究中创新的专业化德育队伍。

2)德育组织网络化。整合德育资源,健全家校共管、警校共建、社(区)校携手的“三位一体”育人网络。开展家访活动,强化家校联系,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落实道德课堂理念,开发和建设家长会课程。与辖区派出所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做好安全教育防范工作,力争“平安校园”示范校。积极参与辖区办事处、社区活动,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力量,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3)德育活动课程化。加大专项德育活动开展的力度,从新生入校教育、学生业余党校、团课培训、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入手,以班级文化建设、校园红十字活动、道德讲堂进班级、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读书节、精品社团建设为主线,逐渐形成课程化的系列德育活动。实现活动课程化,课程特色化,彰显品牌魅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4)德育评价科学化。贯彻“评价即育人”理念,创新评价体系,多元评价班级和学生。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基础上,增加最美学生、文明宿舍、暑寒假读书先进个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项评比,关注各个层次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在每学期先进班集体评比的基础上,增加寒假、暑假读书活动先进班集体、社会实践活动先进班集体、寒假、暑假值周活动先进班集体、班级文化建设先进班集体、红十字活动先进班集体等项评比,提高班级凝聚力。

5)德育资源多样化。完善学校、社会教育协作体系,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并积极拓展校外德育资源。继续加强学校与河南省博物院、郑州市博物院、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黄河游览区、郑州市动物园、紫荆山公园、管城区书院街老年公寓、郑州市管城区消防中队、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郑州市商城遗址管理处等校外德育基地的联系,依托校外德育资源,有计划地开展校外教育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并在活动的参与、体验中提升素养。

6)常规工作精细化。注重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等教育,认真完成文明创建、学生资助、学生医保、校方责任险、综合治理等工作。做到开展活动有计划,落实工作有检查,活动过后勤反思。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效果。

2. 达成标志

120152016学年 开设班主任讲坛,形成系列讲座。建立班主任微信朋友圈,加强班主任联系和业务探讨。《我的德育故事》、《班主任小课题》编印成册。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加强社团建设,精品社团达到56个。评选“最美学生”,开展道德讲堂进班级、“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等活动。每月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进行两次走进社区活动。学生红十字知识及技能普及率达到40%。召开学代会,健全学生会组织。加强干部培训,让学生干部队伍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补充,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220162017学年  成立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发表德育论文若干篇,申报、市级课题1-2项。精品社团达到78个,举行社团展示暨文化艺术节活动。学生业余党校、团课培训课程化,评选“最美学生”,开展道德讲堂进班级、“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等活动。每月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增加走进社区活动次数。学生红十字知识及技能普及率达到60%。学生会全面参与早操、夜自习、纪律、卫生、仪容仪表检查、宿舍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等管理工作。

320172018学年  班主任讲坛形成系列讲座。班主任讲坛系列讲座编印成册。精品社团达到910个,举行社团展示暨文化艺术节活动。学生业余党校、团课培训教材、道德讲堂进班级教程编印成册。评选“最美学生”,开展道德讲堂进班级、“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等活动。拓宽我校校外德育资源,每月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携手社区,共同育人。学生红十字知识及技能普及率达到80%。学生自主管理成为学校德育的标志性成果。获得示范性家长学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教育科研带动工程

继续树立科研兴校理念,深入、务实开展校本研究,建构全员科研的群体效应,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

1. 工作措施

结合学校所进行的职业素养教育,将职业素养系列课程的实施作为科研课题进行探索与研究,以三年为一个研究周期,争取三年后使我校的职业素养系列课程成为郑州市中职学校的品牌课程。

进一步强化科研服务意识,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育教学动态,鼓励每位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育科研,并在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实践理论,为广大教师搭建教学科研的交流平台。

加强与上级科研领导部门的联系 ,聘请有关专家做课题研究顾问,指导学校的科研活动;聘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作教育科研学术报告,加强对教师的科研方法培训,以提升学校科研活动的成效与质量。

进一步推进校本课程建设,争取在三年内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的信息化管理,使我校校本课程管理系统更加完善、科学。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质量上做文章,进一步提升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质量,强化过程性管理,完善校本课程的申报、选课、上课、评价制度,使校本课程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高质量完成每学期学生评教工作,为学校掌握一线教学动态提供第一手资料。

2. 达成标志

(1)20152016学年  完成2015-2016年度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工作,争取申报八项课题,我校职业素养系列课程正式立项。完成我校校本课程信息化培训工作,校本课程网上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完成高中一二年级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开题、研究过程、结题及学分认证工作。

220162017学年  校本课程信息化管理平台投入使用。职业素养系列课程研究课题申报立项。职普融通办学模式的探索申请立项。

320172018学年  完成职业素养系列课程研究课题结硕工作,完成郑州市教科所、郑州市职业教研室以及河南省教科所和其他机构组织的课题立项申报评审、结项工作。教学改革出成绩,发挥课程引导力,我校职普融通办学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全面完成校本课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各项运作,广大师生能够熟练使用平台进行课程申报、评审、自主选课、上课、学分登记以及教师评价反馈等各项功能,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课程门类丰富,课程结构合理。

(六)校企合作深化工程

加强实习实训制度建设,细化实习实训方案,加强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的指导与实施。努力实现“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学生对接岗位”的“校中企、企中校”深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工作措施

1)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制度。

2)巩固校企合作现有成果,继续推行短期“学徒制”顶岗见习模式。

3)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锻炼,实现顶岗实习的连续性和常态化。每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争取实习企业成为学生的就业首选。

4)积极加强校企之间师资交流,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进行专业讲座;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为学校的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提供帮助。

2、达成标志

1201510月召开校企合作委员会与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会议。研讨制定我校校企合作与专业发展规划,形成制度性材料。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委员会工作会议。

2)实行电子商务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月见习制度,每次510人。

32015年起分专业或系部每年6月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至少6个月。

4)每学期邀请一次行业专家到校与教师座谈,或者带专业课老师到企业考察学习并座谈。

5)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适时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

6)新校区到2018年每个系部建成一个校企合作工作室,并将企业引进学校。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7)动漫工作室运转顺利,每年制作一个不低于30s的动漫作品。

 

第五部分  发展规划目标达成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绩效,利益挂钩。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作者:办公室  669

版权所有©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金龙路188号  邮编:451464
电话:党政办公室 (0371)-61130909  招生就业处 (0371)-61130911  实训处 (0371)-61130921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
豫ICP备200226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