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十中课题成果在郑州教育电视台《聚焦教科研》栏目播出
课题组成员陈若冰老师在介绍活动型作业的内涵
课题组成员王倩老师在介绍课题的开展情况
郑州市教育局兼职科研员李霞老师在对课题成果进行评价
“一篇小论文、一份调研报告、一段访谈记录、一部微电影……记录了郑州市第十中学同学们行走祖国大地的所见、所思、所为,这同时也是他们别样的思政学科活动型作业。”1月31日晚8:00,郑州教育电视台《聚焦教科研》栏目展示了郑州市第十中学韩蕴老师课题组的优秀课题成果——《“三新”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政学科活动型作业设计及实施研究》。
郑州市第十中学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大思政”背景下,对思政作业进行了新的探索,确立了课题《“三新”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政学科活动型作业设计及实施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构建了思政学科活动型作业体系:短期活动型作业——课时议题活动型作业;中期活动型作业——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活动型作业;长期活动型作业——假期系列:城市体验和乡村行走。
节目中,课题组成员王倩老师和陈若冰老师分享了课题组如何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并实施活动型作业,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提高作业效能。这些活动型作业包括情景剧、手抄报、学生撰写的微议案、红色家书等多种形式,旨在让学生在开放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交往合作品质和创新实践素质。他们还详细介绍了活动型作业的四个维度:形态多样化、内容功能化、实施项目化和评价多元化。他们通过具体案例《希望的田野》,展示了如何将活动型作业融入课堂,以及如何通过项目式研究推进作业的落地。他们还谈道,在活动型作业的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不再只关注终结性评价,还关注了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从而也发现了更多学生的付出和成长,也让学生从中看见了更大的世界,能够变成更好的自己。
郑州市教育局兼职科研员李霞老师对该课题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用 “一个核心”“两个维度”“三大亮点”“四种意识” 进行了精准概括。“一个核心” 即基于问题的研究,课题组紧扣“三新”背景下活动型作业实施的核心问题展开研究;“两个维度” 指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既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学科知识学习与实践参与,打破了学科作业与实践作业的界限;“三大亮点” 体现在 “真、实、新”,研究聚焦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过程扎实、内容成果充实,形式与内容富有创新性;“四种意识” 则是问题意识、课程意识、素养意识和成果意识,课题组成员凭借这些意识,始终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开展研究,确保了成果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深度。李霞老师也为课题组提出了建设性建议,鼓励课题组开展滚动式研究,深化实践活动与行动研究,推动研究成果向学生实际行动转化,让更多一线思政课教师从中受益。
节目最后,课题组成员表示将会进一步深化以提高作业效能为宗旨,以发展学生素养为核心的活动型作业设计和实施研究,将着力转变教师观念,使活动型作业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精准设计作业,完善作业标准,细化评价标准,优化评价机制;建立实践基地,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据悉,近年来,郑州市第十中学积极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为主阵地,持续深入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学校规范和重视教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在校内培育“科研文化”,积极转化各级各类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成果,参与《郑州教育科研》等杂志投稿,每年编撰《教师校本课题集》,鼓励教师参与“校本教材”等编写工作,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和潜力,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