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5学年)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形势分析
(一)基本状况: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是一所融中专和高中为一体的公办综合高中试点学校,是郑州市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1882年(光绪八年)东里书院迁到现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址。1906年创立为郑州官立中学堂,此举开创了郑州现代中学教育的先河,是郑州现代教育史上无庸置疑的里程碑。从1907年,学校几易其名,改为郑州中学堂、郑县县立中学、郑州市市立初级中学、私立明新中学,1949年创立郑州市高级中学。1953年郑州高中(现郑州一中的前身)迁出,成立纯招女生的郑州第八初级中学,时称“女八中”。1956年易名为郑州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完中。1958年8月定名为郑州市第十中学。1961年定为市重点中学。1981年改为单设普通高中。1985年5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改为郑州市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又被市教委定为综合高中试点学校,并恢复“郑州十中”校名,同年,高中恢复招生。2004年3月,经市教育局批准学校更名为“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
学校占地 20499 平方米,绿化面积1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7899 平方米。学校建有教学楼、实验楼、教师办公楼,行政办公楼各一座,拥有250米塑胶环形跑道、三块篮球场、一块羽毛球场、三块排球场,一个200座位的阶梯教室、两座学生宿舍楼,所有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机房8个,网络实训室、淘宝实训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综合布线室各一个,建有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
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在读学生1884人(其中中专学生972人),教职工126人(在编111人,外聘1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32%,中级职称教师占42%,本科学历达100%,其中研究生学历占50%。全国模范教师2人,郑州市首届杰出教师1人,郑州市名师3人,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骨干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3人,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评员11人,全国、省市计算机优秀指导教师20人。
(二)发展优势
1.我校是郑州市一所职普融合的学校。多层次办学为学生提供了多重选择,学生既可以选择升学,也可以选择就业。
2.作为郑州市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集团龙头学校,连续十七次获得市计算机竞赛团体第一名,八次荣获省计算机竞赛团体第一名,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比赛荣获一、二、三等奖。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职业学校、河南省重点中专、河南省计算机专业重点专业点、国家计算机高新技术先进考试站、郑州市职业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在郑州乃至河南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学校自1999年恢复高中招生以来,年年顺利完成教育局下达的高考升学目标,先后荣获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荣获目标考核先进单位,两次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荣获“郑州市人民满意学校”民主评议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存在问题
1.学校职普并存,发展面临两难选择。
2.中专招生困难,专业设置比较陈旧,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办学缺乏特色,和市场需求有明显脱节。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需尽快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
3.综合高中走的是普通高中路子,生源差,质量不理想;综合高中办学模式不清晰,办学的层次特色不能显现,同时缺乏政策支持。
4.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课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编制不够,亟待引进和提高。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2012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郑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职普合一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 “激发活力,提高效率;规范管理,创新发展”,让每一个走进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为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培养一批具有高中文化基础又有一技之长的合格人才。
办学理念:打造“多层次办学、多途径就业、多元知识和技能,有选择而无淘汰的教育”。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走特色办学之路,进一步确立学校职普结合的优势,建成一所在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以综合高中为特色的职普合一的中等专业学校。
2.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且能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3.办学特色:职普合一的高中段办学模式及信息技术专业特色为学生提供了多重选择的机会,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合格+特长”(既有高中的合格教育又有中专的一技之长)为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具体目标
1.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不断创新适应学校发展、体现学校特色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模式,修订完善《学校工作规则》,逐渐形成科学、规范、精细、人文的教育教学制度管理体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规范师生行为,激发师生活力,提高教育教学实效和师生幸福指数,为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强化队伍
发挥杰出教师、名师、首席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力争三年内评出1-2个郑州市名师,三年内,专业课“双师型”教师达100%,下企业锻炼轮训一遍;教师的硕士研究生率达60%,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3名,首席教师涵盖各学科。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结构趋于合理、专业水平较高,善创新、会合作、高技能,充满生机和活力、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3.德育工作
完善有效制度,丰富德育内涵,充实德育内容,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实现“德育体系系统化、德育组织网络化、德育队伍专业化、德育活动课程化、德育评价科学化、德育资源多样化”,健全德育管理体系。
加强学习培训,开展德育工作专题学习、问题研讨、技能操作、科研实践等四大模块的活动。健全德育管理体系,完善德育评价机制。积极开展学生校园社团活动,办好中学生团校,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红十字急救知识和技能。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4.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职普衔接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深入推进系部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探索和教学研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保证各系部至少有1-2个特色专业,每一专业有2—3门精品课程,带动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特色亮校,精品立校”。
完善科学化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学分制。
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高中部积极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十大行动策略,落实“道德课堂六步走”的课堂教学模式。
5.教育科研
引领和带动广大教师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的理念,积极申报课题,完成郑州市教科所重点课题《中专文化课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和校本课题,开展职普融合办学模式研究。争取在三年内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使校本课程达到30门以上,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6.招生工作
进一步转变思想,突出办学特色,创建品牌专业,提升办学吸引力。巩固市区招生优势,加大外地招生力度,扩大招生范围,增加招生网点,广泛动员,深入挖掘,采取有效措施,使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力争到2015年在校生总人数突破2000人。
7.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工作力度和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学校领导班子、各职能部门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各系部、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工作成效;加强实习实训制度建设,细化实习实训方案,加强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的指导与实施。到2015年努力实现“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学生对接岗位”的“校中企、企中校”深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8.文化建设
巩固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成果,制定完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使师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单位。
通过全体教工会、党员会、学生党校、团校、扩展实践基地等途径,对师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关注师生身心健康,提高师生幸福指数,把学校建成一个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精神家园。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9.硬件建设
改善教师办公环境和学生学习实训条件,加强校园建设,因地制宜,使之美化、绿化,富有文化气息,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学园、乐园。
完善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等资源配置,更换教学楼饮水机电源和校园广播系统的室外音箱,更新校内内线电话设备和校内视频传输设备,进行强弱电路改造。更换教职员工办公桌椅。更新常规机房,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改造网络实训室,增加计算机硬件组装实训室设备;建设录音棚,完善摄影摄像实训室的配备,建立软件应用工作室,建立影视后期工作室、美术工作室、动漫工作室。加强无线校园网的纵深覆盖,增加学校出口带宽。
第四部分 重点项目、工作措施及达成标志
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学校将2012—2013学年定为“规范管理年”,2013—2014学年定为“深化改革年”,2014—2015学年定为“全面提升年”。
根据学校三年发展主线,将实施六大提升工程:
(一)科学管理规范工程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干部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提高执行力,促进工作绩效的不断提高。
1. 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制定《学校工作规则》、《教职工考核办法》、《教职工“一评三考”实施方案》等制度,为学校管理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2)畅通民主渠道,密切干群关系,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家长恳谈会,征集意见与建议。
(3)进一步明确处室职责,制定处室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强化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年级、系部主任及中层以上干部的学习与培训,建立一支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
2. 达成标志
(1)2012——2013学年 印制《学校工作制度汇编》。
(2)2013——2014学年 形成一支讲团结、顾大局、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中层以上领导团队。初步形成一支“教育理念新、综合素质高、协调能力强、带头作用好”的年级系部主任和教研组长队伍。
(3)2014——2015学年 学校各方面工作管理有序,高效快捷。
(二)双师型队伍培养工程
注重教师素质提升,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 工作措施
(1)制定“双师型”教师三年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每位专业课教师制定出三年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校本研修、培训、考试计划,学校建立“双师型”教师档案,定期召开专业课教师阶段性总结会,督促专业课教师落实计划内容。
(2)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邀请企业精英和专业骨干到学校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学校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专业课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实操能力,为专业课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搭建平台。
(3)积极引进企业实操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特殊人才到校任教,在政策支持下,解决其编制和待遇,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储备人才。
2. 达成标志
(1)2012——2013学年 “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比例的50%。
(2)2013——2014学年 “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比例的60%。
(3)2014——2015学年 “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比例的80%,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达到100%。
(三) 德育体系构建工程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突出全员德育,做到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1. 工作措施
(1)德育体系系统化。力争三年时间,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框架,组成科学的、纵横有序的德育建设网络,使学校德育工作序列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生动活泼的德育手段,富有实效的德育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2)德育组织网络化。整合德育资源,健全校企共育、校社(区)共建、家校共管、警校共建的“四位一体”育人网络,形成课堂教学渗透,日常行为齐抓共管的全员育人氛围。
(3)德育队伍专业化。在全员德育的基础上,形成以学校主管德育的领导、政教处、团委、年级系部主任、班主任、德育组教师为成员的学校德育骨干力量,打造一支在实践中反思、在学习中提升、在研究中创新的专业化德育队伍。
(4)德育活动课程化。从新生入校教育、红十字教育、社会实践活动、魅力班会课、企业文化进课堂、职业生涯规划、家长学校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的德育课程化模式,实现德育活动化,活动课程化,课程特色化。
(5)德育评价科学化。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年级系部和班级量化考评、班主任绩效考核、学校德育工作评估等四项德育评价机制。
(6)德育资源多样化。三年内,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校内德育阵地”三大基地纵向联合、横向沟通的德育基地网络。
2. 达成标志
(1)2012——2013学年 学校各年级德育目标和内容明确,三级管理落实到位。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形成《我的德育故事》论文集。修订《家长学校章程》和《家长委员章程》。德育活动课程化框架、德育评价科学体系基本形成。学生红十字知识及技能普及率达到15%。
(2)2013——2014学年 开设企业文化选修课,打造2-3个精品社团,班主任培训校本教材完成,德育基地网络基本形成,学生红十字急救知识及技能普及率达到30%。
(3)2014——2015学年 全员德育的局面初步形成。《综合高中德育课程化研究》结题,形成报告。班主任参加各级培训率达100%。1-2名优秀班主任在学区、职业教育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生红十字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达到50%。学校家庭教育论文集和班主任管理案例集汇编成册。德育队伍专业化、德育组织网络化、德育体系系统化基本形成。
(四) 办学模式创新工程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和郑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职普衔接办学模式,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深化系部改革,突出特色专业,打造精品课程。不断完善科学化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学分制。建立企业冠名班,实施学生订单式培养。
1. 工作措施
(1)加大力度探索职普融通办学模式。我校作为郑州市综合高中的试点学校,将做好以下探索:在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分流,途径一:成绩好、升学有望的同学继续参加普通高考。途径二:成绩较差、高考无望而又想升学的同学,转向中专,通过一年强化技能学习,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即文化课加技能的考试。途径三:无意升学的高中学生,通过一年技能学习,考取专业技能合格证,可以就业。在教育局大力支持下,争取高中分流后的学生能够办理中专学籍的政策,提高吸引力。
(2)鼓励各系部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和探索,使专业紧跟社会需求,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贴近实用。倡导各系部独立开展招生、实习等工作。
(3)利用现有专业课教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给高一和高二学生选修,让他们既掌握一定的专业课知识,又能积累一定学分,为分流奠定基础。中专部继续抓好3+2大专班、对口升学班和中专就业班工作,努力实现高中和中专衔接,职普优势互补,学校多层次办学,学生多元化发展。
(4)鼓励更多的老师开发校本课程,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校本课程结集成册,并为这些成果的申报、出版等提供支持。
(5)加强与其他高中校际合作,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我校专业课教师可以走出去,为其他兄弟学校学生开办选修课,提供信息技术课方面的支持;也可以请其他高中学校学生到我校来,为他们提供技能训练、实习实训等服务,并探索学分互认。争取市教育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6)积极与高职院校联办,形成和我校综合高中的直接对接,既能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又能开辟一条职普融通的办学之路,同时也为中专入住职教园区、升格高职做好准备。
(7)落实《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学分制管理实施方案》,加强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学分制培训,使他们熟悉并能熟练运用。定期对新生进行培训,让他们清楚学分制的重要意义、计算方法、毕业所需获取的积分等,以便他们能积极参与。
(8)巩固与淘宝网的校企合作现有成果,进一步加强与淘宝网的深度合作,在现有的“淘宝班”的基础上,根据我校专业特点,实现创业培训和电商精英项目发展与提高。切实推进企业冠名班的建立,实现岗位知识与技能的校内课堂植入。将“淘宝班”“东航班”等冠名班课程纳入我校课程体系,统一实施学分制管理,学生所修学分成为毕业总学分的重要补充。
2. 达成标志
(1)2012——2013学年 在中专恢复对口升学班,形成针对高中分流后的专业学习的课程体系。与1-3所高中达成联合办学协议,落实选修课支持、实习实训、高中分流的前期探索。与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达成联办协议。各系部着力打造1门精品课程。“淘宝班”课程植入每周8节课。在郑州市第十八届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竞赛中蝉联团体一等奖。中专学分制工作取得进展,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能够准确掌握学分制操作规程,替代学分的探索工作取得进展。“道德课堂六步走”成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2)2013——2014学年 三个专业部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打造出1门精品课程。“淘宝班”“东航班”等冠名班课程植入教学逐步开展,校企合作单位专业知识或岗位能力集中培训每期不低于2周或者每周不低于2节课。在郑州市第十九届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竞赛中蝉联团体一等奖,文化素质类比赛中至少一项获一等奖。在河南省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我校计算机技能队有一项获一等奖。中专学分制工作取得进展,课程学分和非课程学分成为我校中专学生成绩考核管理的常规。1门校本课程在郑州市具有一定影响力。5-6门专业课校本课程在高中开设,高中文化课教师开发5-6门校本课程在中专讲授,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职普优势互补。落实与其他高中达成的联办协议,在高二下期分流出一个对口升学班和一个就业班。与高职联办的大专班1-2个。
(3)2014——2015学年 省市重点专业2-3个。系部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各系部形成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高中开设的专业课校本课程增加2-3门。高中分流工作得到认可,组建1-2个由高中生分流的对口升学班和就业班。与高职联办取得阶段性成果。1-2门专业课校本课程成为精品课程,高中文化课教师开发出7-8门相对成熟的校本课程,满足中专学生提升素养的需求。各系部打造1-2门精品课程。在郑州市第二十届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竞赛中蝉联团体一等奖,文化素质类比赛中一项以上获一等奖。在河南省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我校计算机技能队有两项获一等奖。学分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学生成绩管理全部实行学分制。
(五)校企合作深化工程
加强实习实训制度建设,细化实习实训方案,加强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的指导与实施。努力实现“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学生对接岗位”的“校中企、企中校”深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工作措施
(1)制定校企合作与实习基地建设的基本方案,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
(2)巩固与淘宝网的校企合作现有成果,进一步加强与淘宝网的深度合作。
(3)立足电子信息产业、服务外包产业和创意文化旅游产业等发展,与企业共同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细化“订单式”培养方案,筛选专业对口、行业领先的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4)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锻炼,实现顶岗实习的连续性和常态化。
(5)积极推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争取企业资金、技术、设备、场地等支持,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改造校外实训室,实现“政红乐购”服务流程外包的初期合作,积累企业管理经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零对接。
2.达成标志
(1)2012——2013学年 淘宝3个实训平台初步建立,“政红乐购”电子商务服务由客服到推广、美化等相关流程拓展。“世纪游乐园”、“电讯盈科”实习基地挂牌;组织学生到富士康正常实习;“东芝”、“阿迪达斯”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由“点”到“面”纵深发展。订单培养率不低于60%,顶岗实习率达到90%。
(2)2013——2014学年 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专业课教师下企业锻炼每年不低于6人。
(3)2014——2015学年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注册成立电子商务公司或者服务外包公司;校内实习、工学结合场地达到3000平方米;“校中企”企业达到2个以上,50%的客户服务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完成校内工学结合。
(六)教育科研带动工程
将“科研兴校”作为治校方略,深入、务实开展校本研究,建构“全员科研”的群体效应,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
1.工作措施
(1)组织教师申报教科所、教研室相关课题,加强课题过程性管理,使课题与教师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积极开展中专部文化课教学改革研究,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情境英语教学研究顺利完成结题工作。
(3)加强对校本研究课题的管理力度,推进小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4)进行《中专文化课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课题研究,探索我校中专部文化课教学新路子。
(5)积极开展我校职普结合的办学模式课题研究。
(6)狠抓校本研究课程管理,使选课、授课、评价规范化。
2. 达成标志
(1)2012——2013学年 完成郑州市教科所重点课题《中专文化课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和其余11项郑州市教科所立项成果的结题和上报工作。完成15项重点校本课题和其余近50项校本课题的结题工作,编印《教师小课题集》。在已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开发3-4门校本课程。完成我校道德课堂以及子课题《道德课堂六步走教学模式的探索》申报、立项工作,并初步开展研究工作。职普融合办学模式课题立项。
(2)2013——2014学年 编印《校本课程案例集》;积极开展职普融合办学模式课题研究与探索。
(3)2014——2015学年 建成校本课程资源库,基本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课程门类丰富,课程结构合理。完成1-2部校本教材编写并结集。职普融合办学模式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五部分 发展规划目标达成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绩效,利益挂钩。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