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中小学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保护孩子视力得到教育部门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家长也越来越关心孩子的视力健康,如何科学、精准、有效预防近视?孩子近视了怎么办?
近视防控,从小抓起
青少年视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损伤。广大家长朋友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用眼环境,从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中小学是近视的高发阶段,尤其是6岁以前儿童的屈光状态会随着眼球的发育而变化,通过定期检查、合理干预发展状态,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记录儿童屈光发育过程,能够及早发现孩子的屈光异常及各种眼病,避免成为高度近视,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正确配戴眼镜,不可以脱脱戴戴。2.有良好的阅读环境,房间不可过暗、过亮,也不可在移动的车内、昏暗的被窝内读书、看电子屏幕。3.握笔姿势直接影响孩子视力,要敦促孩子保持正确握笔姿势。4.近距离用眼45-50分钟就要让眼睛休息10分钟,要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户外活动放松眼睛。5.营养均衡,多吃胡萝卜、西兰花、菠菜等,可多补充含有花青素的水果,多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食品。6.多进行有益于眼部调节功能的体育锻炼,如乒乓球、羽毛球等,有条件时最好每天户外活动1-2小时。
近视的信号
家长想要了解孩子是不是近视了,不妨参考以下4个表现,来对照判断下:1.喜欢眯起眼来看东西;2.总喜欢揉眼睛;3.频繁眨眼睛;4.喜欢凑近了看。若孩子出现上述表现,可能是近视了,建议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视力并矫正。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掌握一些“护眼”的小贴士,以便更好地呵护孩子的眼睛。
孩子有5个视力关键期
关于近视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戴眼镜会使眼睛变形眼睛变形是由于近视后眼轴变长,而不是眼镜惹的祸。误区二:真假近视不分所谓“假性近视”,是由于眼睛过度疲劳而引起的视力下降,可能是短暂性的,散瞳验光以后,表现出的屈光状态是轻度的远视,或者没有近视,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屈光状态。这种情况是不需要配镜的,很多家长嫌麻烦在眼镜店不经过散瞳验光就给孩子配眼镜,最终让假性近视变真性近视。误区三:戴眼镜会加重近视度数很多家长认为戴眼镜会导致近视越来越严重。其实,青少年时期近视度数加深除遗传要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度近距离用眼和不科学的用眼习惯,而佩戴合适的眼镜能有效防止近视度数的加深。误区四:配镜时会要求把度数配低一些配镜要精确度数,不能“过矫”也不要“留余地”。“过矫”可能致孩子戴眼镜后头昏;“留余地”可能诱发近视进一步加深。配镜要做到戴镜后看东西清晰舒适持久。误区五:散瞳验光有害散瞳后,孩子会暂时出现看近不清楚、畏光等情况,很多家长担心伤害眼睛就拒绝给孩子散瞳。事实上,散瞳是正常的检查手段,并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散瞳验光不仅可避免睫状肌调节过强,还能避免由于调节痉挛而引起的假性近视。误区六:不复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临床实践证实,定期让近视患儿去医院复查能明确患儿原有的视力是否有变化以及原有的真性近视是否发展,如果近视度数有变化需要及时更换眼镜。误区七:认为近视可以治疗而盲信偏方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戴眼镜,往往会相信很多机构的宣传,认为近视可以治疗进而去尝试各种“偏方”如理疗、按摩、贴视力眼贴等。事实上,目前医疗手段下,一旦近视,是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只能通过有限的手段去控制近视发展。
孩子已经近视了该怎么办?
首先判断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最好到正规医院眼科,通过医生对儿童进行散瞳验光后得到的结果进行确定,若散瞳后屈光度正常,则是假性近视,若散瞳后屈光度是近视,则是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不是真正的近视,而是由于过度调节引起的近视。连续看近处,时间过长会导致调节痉挛,是一种看远处物体不清楚的近视现象。如果孩子出现“假性近视”,可以让孩子眼睛彻底放松,使眼睛慢慢恢复,如减少近距离用眼,使用睫状肌麻痹剂等。
真性近视
一方面要根据医生和验光师的建议,为孩子及时佩戴眼镜矫正近视。同时要注意加强日间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和电子产品使用,以减少近视发展。同时要每3-6个月到医院复查视力、眼轴和屈光情况,动态了解孩子的近视进展情况,及时给予干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