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该是什么姿态?青年该是何种模样? 百余年前,革命先驱李大钊这样认为:“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 以奋斗为美,已成为今日青年共同心声;在赛道上尽洒汗水,已成为当...
的“表层”,企业未能深入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实际上,产教融合涉及产业与职业教育制度的系统性安排。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经济效益,教育发展的核心则是育人,二者在发展导向上存在一定差异。如果缺乏...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61344亿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8478亿元,比上年增长5.8%。 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分...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材建设的决策部署和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根据《“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遴选工作的...
近日,“数字新时代,教育向未来——高职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发布与研讨会”在浙江义乌举办,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在会上发布《数字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字素养课程体系》(简称:《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课程、教材是各职业院校开展教学的基本载体依据,三者的质量关系到课堂教学水平,三者的一体化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要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就需要对教学标准、课程、教材进行一体化开发设...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
无论是南海三沙还是雪域高原,无论是“大国重器”的乌东德水电站还是向着地下挺进的万米深地科探井,在今天中国的最基层,有着无数年轻奋斗者的身影。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高考结束,接下来就到了志愿填报环节。据《光明日报》报道,如今,高考已逐渐转变为包含备考“持久战”、应考“速决战”、考后“信息战”的“总体战”。而志愿填报作为其中关键环节之一,相关指导服务已成为部分家庭...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会同相关部...
本报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赵婀娜、黄超)国家助学贷款作为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记者从教育部获悉:1999年实施至今,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000多亿元,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
”随着北京、天津、浙江、山东等地考试结束铃声响起,2023年全国高考顺利落下帷幕。考生们相继走出考场,神态里掩饰不住欣喜。 高考,是无数考生、家长和社会关注的大事。当考生在考场里奋笔疾书时,考场外也有无数...
“叮铃铃……”6月9日18:15分,随着生物科目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一群考生冲出考场,疲惫又放松的神态掩饰不住高考结束的欣喜。 6月9日,全国高考进入第三天,大部分省份的高考已顺利落下帷幕,北京、天津、浙江、山东...
从职普分流到职普融通,体现了职业教育法的演变。1996年通过的第一版《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流的概念,即“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2022 年 5 月 1 日,新版《职业教育法》...
近日,教育部职成司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3〕12号),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 此次入选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
16所中职学校开展综合高中试点,8所普通高中与7所中职学校开办新型职普融通班,每年有6600余名普通高中的学生转入职业学校。 “一考”不再“定终身” 中考结束,徐冉以1.5分之差无缘心中理想的高中,在去普通高中和...
时间滴答向前 2023年高考进入倒计时 同学们在备考冲刺的同时 这些注意事项要了解 考试文具无需备 和往年一样,今年我省高考仍统一配备考试文具,考生所用文具仍由考点提供,不得自带。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考场统一配...
三大锦囊助你了解 “无声入场” 2023年高考即将来临,为净化考试环境,防范手机等通讯设备作弊,维护考试安全平稳、公平公正,今年我省普通高考继续实行“无声入场”。 不带手机须牢记 今年我省高考把防范手机作弊作...
期举办,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大湾区大中小学校长、奥运冠军、企业代表等逾千名体育业界人士相聚羊城,共探国内优质的体育教育理念、前沿的青少年体育教育行业观点。 会议现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汪晓赞开展了...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使命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就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版权所有©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金龙路188号 邮编:451464电话:党政办公室 (0371)-61130909 招生就业处 (0371)-61130911 实训处 (0371)-61130921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豫ICP备20022638号-1
微信
微博
抖音
头条
VR校园